OL健康四困擾 吃對營養素免煩惱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2月27日 上午8:3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現今上班族工時長、壓力大,一進辦公室就有接不完的電話、開不完的會,忙到連喝口水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一坐在椅子就是好幾個小時,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臺北一名35歲洪小姐任職於雜誌社,因為有趕稿的壓力,經常熬夜超時工作,膚色總是臘黃、晦暗、痘痘滿臉,長時間坐辦公室再加上與時間賽跑,三餐大多隨便解決,蔬果纖維的攝取嚴重不足,使他飽受便祕折磨;27歲黃小姐是一名會計,每天都緊盯著電腦螢幕上的財務報表深怕出錯,下班也繼續使用3C產品在臉書、網拍流連忘返,導致眼睛疲勞、視力嚴重衰退,另外黃小姐長期忽視運動不走出戶外曬太陽,使她年紀輕輕就有骨質疏鬆等前兆。

OL易發生的四大困擾:皮膚變差、便秘、眼睛疲勞、骨質疏鬆

關渡醫院新陳代謝科黃維人醫師整理出OL最容易發生的四大困擾,分別如下:

1)因為熬夜、壓力大造成的「皮膚變差」;

2)因為久坐、低纖飲食造成的「便秘」;

3)因為滑手機、長時間上網所造成的「眼睛疲勞」;

4)因為少運動、不曬太陽造成的「骨質疏鬆」。

要改善工作忙碌導致不良的生活習慣,其所引發健康問題,除了要靠自身生活作息改變之外,日常飲食的均衡攝取也需注意,但對於生活節奏過快又忙碌的上班族而言,除可借助飲食、運動與自我規律的作息之外,也可透過營養品的補充來改善身體狀況。

最適合OL的營養品補充種類:維生素、益生菌、礦物質、植化素

黃維人醫師針對OL的四大困擾,提出相對可補充的營養素,若OL因過於忙碌而無法改善生活習慣,可透過營養品來補充。

1)皮膚變差:建議補充維生素B群、C、A、E,其中維他命B可以保護皮膚黏膜、美白活化皮膚細胞、增加皮膚傷口癒合能力維護皮膚組織結構健康; 維他命A可以改善肌膚老化症狀、修復受損的肌膚; 維他命C和E具抗氧化力,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有助減少自由基產生,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

2)便祕:若忙碌之時又無法攝取足量蔬果,建議補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益生菌,膳食纖維能增加食物體積,使飽足感上昇,又能促進腸胃蠕動;益生菌能生產多種消化酵素,使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可改變體內細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避免便祕的產生,更能使免疫力提升。

3)骨質疏鬆:建議午休時間外出曬曬太陽,並且多從牛奶中補充鈣質,亦可從保健食品攝取足量的鈣與維生素D。其中維生素D可以促進新生骨質的鈣化並有助於強健骨骼和牙齒,礦物質中的鈣可以幫助骨骼與牙齒生長發育。

4)眼睛疲勞:多數植化素能幫助減緩自由基對視力的影響,並維護身體的健康,如葉黃素、玉米黃素、茄紅素等,葉黃素、玉米黃質是唯一存在人類的視網膜的植化素,高度地集中在黃斑區負責精細視覺,可以吸收光線中有害的藍光,是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保護視網膜,進而改善視力。茄紅素為強抗氧化劑,可預防因年齡增加而引起的視覺障礙。

OL維持健康小叮嚀:營養均衡、正常作息、定期運動、走出戶外、正確的營養補充品

針對多數OL「走針」的生活飲食習慣,黃維人醫師提醒大家:「注意營養攝取均衡、每天維持正常作息、定期運動、適量的走出戶外曬太陽,才是維持健康治本的好方法,在工作時最好每坐一小時就起來走動拉筋十分鐘,避免脊椎出問題也可促進腸胃蠕動。」若真的因工作忙碌而無法攝取足量蔬果,國外早已研發出綜合許多營養成份的保健品,目前台灣市面上也開始有些結合維他命、礦物質、益生菌及植化素等常見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可讓民眾選擇,相對來說對懶人族更為便利,更重要的是還能省去購買各種單方營養素的金錢。

……..文章來源:按這裡


6NG減肥法 瘦不掉反賠健康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2月24日 下午1:44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民眾常用錯誤方法瘦身,可能減肥不成、反而危害身體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大家,不均衡的飲食方式,如吃菜肉不吃飯麵、吃菜不吃肉、只吃水果其他不吃、斷食或服用非醫師開立處方的減重藥物,可能增加健康危害風險,不可不慎。

國民健康署說明,不當的飲食減肥法,會因長期節食或不均衡飲食導致身體缺少足夠的營養素,使得基礎代謝率降低,減重效果無法持久,且容易有免疫力下降及身體受損的問題,提醒千萬不要為了減肥,同時也賠掉健康。六不正確飲食減肥方式,造成之健康風險:

● 吃菜、肉減肥法/即高蛋白低熱量減肥法,營養素容易不均衡,也可能導致酮酸中毒、造成腎臟或腦部的損傷,嚴重的話可能因電解質不平衡引起死亡。

● 吃菜不吃肉或只吃水果減肥法/此為極低脂肪、極低熱量的飲食減肥法,如只吃川燙蔬菜和水果,容易缺乏必需脂肪酸,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利用率降低、肌肉流失等傷害。

● 斷食法/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除了可能讓體重掉落太快,產生肌肉流失外,也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減肥餐包(代餐),價格昂貴、且非正常飲食、膳食纖維也容易不足。

● 非法減肥藥/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後,易有不良反應,如頭痛、興奮、失眠、不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心跳不規則、甚至有死亡的危險。

● 使用減肥霜、推脂棒、緊身衣/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皮膚炎等傷害,穿著緊身衣也可能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壓瘡類的傷害。

● 使用埋線、耳針、針灸/中醫減肥常利用刺激穴位、抑制食慾或干擾特定穴位、加速代謝。但若進行不適當的醫療行為,如使用未消毒完全的針灸針與羊腸線,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或傷口感染的問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醫師:肥胖是病 應到門診減肥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23日 下午6:33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人對飲食熱量及正確減重的知識仍然不足。」長春診所院長劉伯恩23日受訪時表示,國人對熱量攝取及消耗的認知不足,且坊間流行傷害健康的另類減肥法,不但傷身,且復胖比例高。他希望民眾能建立「肥胖是病」的觀念,尋求正規門診幫助,也希望政府能有效處理國民肥胖問題,避免「只有富人有錢,才能改善肥胖問題」的狀況發生。

【肥胖致癌】
「民眾都怕罹癌,卻比較不怕胖。」劉伯恩表示,大腸癌、乳癌、肝癌風險都與肥胖有關,高達75%的肥胖門診患者是基於外表考量才想要減重,為健康減重者僅占5%,代表民眾雖然已建立「肥胖是疾病」的觀念,卻不認為肥胖是嚴重的疾病,也導致政府推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等健康政令宣導成效不彰,因為國人過胖比例已近33%。

劉伯恩指出,減重不外乎是熱量消耗大於攝取,但民眾普遍缺乏對食物熱量的認知,也無法正確計算熱量。他針對肥胖門診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只有1成的受試者能全部答出吐司、白飯、珍奶、香蕉、炸雞腿等5樣常見食物的大概熱量,完全答不出的比例高達7成。

【偏方減肥危險】
民眾對熱量攝取「沒概念」,選擇減重方法更是謬誤百出;「坊間每隔一陣子就會流行新的另類減重法,我就遇過在烈日下穿雨衣跑操場的患者。」劉伯恩表示,舉凡吃蟲、束腰、下跪、喝水、催吐、聞臭、日曬、包保鮮膜、喝咖啡等「破壞性」減重法,半年內實際有效者僅占5%,出現副作用者卻占75%,實在是弊遠大於利,不值得民眾效法。

劉伯恩說明,吃得少且只吃低熱量食物的「極低熱量法」,若無醫護人員指導,恐致酮酸中毒、低血糖症甚至休克,而僅攝取蛋白質恐致高氨血症或急性腎衰竭;只吃蔬果也不正確,因為人類每日都應該均衡攝取澱粉、脂肪及蛋白質,否則內分泌系統會失調。劉伯恩解釋,貧血、亂經、掉髮、腎功能受損,都是「亂減肥」常導致的副作用,「不減肥還比較健康。」

【錯誤減肥易復胖】
減肥方法錯誤,連帶提高復胖比例;據調查,減去10%體重者,復胖率為65%,而其中有55%的患者在半年內會恢復原來體重;劉伯恩認為,部分民眾減肥無法持之以恆,但更多患者是因為採用錯誤的減肥法,雖然短期內急遽減重,半年內復胖率卻高達8成,他強調,如果遵照醫師指示,攝取均衡營養並保持運動習慣,則半年就會有明顯的減重效果,實在不需要操之過急。

調查顯示,勞動階級普遍較白領階級肥胖,而後者才有較多資源尋求肥胖治療,每月收入高於新台幣5萬元者占肥胖求診患者的65%,收入低於3萬元者僅占5%;劉伯恩解釋,收入低者常吃高熱量、體積大的食物增加飽足感,但能花費在減肥及選購健康飲食的日常支出相對較低,這也造成台灣東、南部民眾肥胖比例高於北部,若無政府介入以社會福利問題處理,則肥胖的「城鄉」或「貧富」差距恐日益擴大。

……..文章來源:按這裡


肥胖造成死亡率 高於癌症

作者: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4日 上午12:00

台灣地區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健保預算花費在治療因肥胖引起的慢性病預算年年增加。預估,2020年時,將有1/3的健保預算要來用給付因肥胖引起相關疾病的診療。

癌症罹患率為25%而肥胖罹患率為33%,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有5項與肥胖有關,肥胖造成的死亡率高於癌症。

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藍領階層者的肥胖率高於白領階層,馬偕醫院董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藍領階層的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是追求要有飽足感,再加上活動量不足所致;而白領階層者則會選擇精緻食物、較注重身體。

韓劇&lt來自星星的你&gt在台掀風潮,劇中炸雞配啤酒瞬間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新吃法。營養師王詩婷表示,兩隻棒棒腿、6~7份的雞塊在配上一杯冰涼啤酒,熱量就有1300大卡(正常女性一天需攝取1200大卡,正常男性為1500大卡)。若選在宵夜吃且天天吃的話,一周就會增加2公斤;若取代三餐中的一餐、且天天吃的話,一周也會增加1公斤。然而,快走一小時會消耗100~200卡。

民眾每當吃完大餐後便會想減重,劉伯恩醫師表示,建議在24小時內,未完全形成固態式脂肪時,在下一餐的攝取上就要降低高熱量攝取,增加膳食纖維,並搭配運動。

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籌備會主任委員廖國棟立委表示,呼籲政府除了要正視肥胖問題,落實政策,更要推動減重生活化,讓減重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減重必需建立正確的減重觀念。除了少吃多運動,更需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均衡攝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三大營養素,及了解食物的熱量,讓減重生活化,輕輕鬆鬆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

若對飲食熱量有疑問,都可與學會成立的line(0988906633)做諮詢,由專業營養師、醫師協助了解食物熱量,該如何正確消耗這些熱量等。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灣肥胖防治學會 明天成立

自由時報 – 2014年2月22日 上午6:10

台灣肥胖人口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顯示台灣男女肥胖盛行率都居亞洲之冠,18歲以上國民中,高達51.5%男性、35.8%女性有體重過重問題。為結合產官學力量,推動國民營養法實施和宣導,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將於週日(23日)成立,協助國人營養飲食、正確減重。

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由具有醫師身分的立委廖國棟統籌籌備工作。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籌備處指出,台灣94至97年健保資料顯示,因與肥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而就醫人次高達2億1689萬,就診健保支出估計就達2400億。(記者黃以敬)

……..文章來源:按這裡


運動增食欲 擊退癌症

作者: 【中央社台北廿一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2日 上午12:00

空手道高手顧楚楓三年前喜獲麟兒,卻也發現淋巴癌,他在無菌室裡練空手道幫助讓自己吞下食物,他認為,運動是感受及延續生命的方式。

卅六歲的顧楚楓練空手道廿一年,平常不菸不酒,親友得知他罹患淋巴癌時,都會疑問「你不是有運動嗎?怎麼還會罹癌」。他回答,練空手道就是為了因應罹癌的這一天,沒有空手道這項嗜好,他不知道要怎麼度過生病的日子。

顧楚楓說,他接受毒性最強的化療,骨髓移植後隔離住院,每天要吃三到四公斤食物來餵養免疫力,偏偏胃口很差,他靈機一動想到運動促進食欲,於是在無菌室放慢動作練空手道,每餐都吃光光,結果住院廿一天內,完全沒有發生感染,還是醫院裡面恢復最快的病人。

雖然顧楚楓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但他承認,生病之前,無肉不歡,正餐吃完還要蛋糕點心才覺得滿足,生病之後,他蔬食吃得很快樂,因為「沒有比化療藥更難吃的」,只要看到綠花菜一定會吃,還會自己燙青菜、煮蔬菜湯,外食的原則是「不吃微波食物」,因為不夠新鮮、可能含有食品添加物。

顧楚楓是癌症關懷基金會「全食物飲食指導計畫」的受惠者,這套飲食最大的特色是採用「真食物、好食物、全食物」的飲食,以新鮮、天然、全穀的蔬食為主、少吃加工食物,吃出抗癌力、治癒力。

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說,最近結束第四梯次計畫,廿位癌友接受六個月個人化飲食指導,生活品質、飲食態度行為與自我照護能力變好,不少病友偏肝功能指數下降,或發炎指數、血糖值、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上升。

陳月卿說,防癌飲食要向下扎根,基金會繼續到各小學舉辦小樂活巡迴講座,教小學生分辨真食物、好食物,即使遠鄉小學,基金會也會去。巡迴講座陸續有五十八所國小、八十場次報名,最遠涵蓋新北市平溪、貢寮等區,預計近九千位小朋友受惠。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上班族222保肝餐 打造健康新生活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20日 下午1:24(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脂肪肝堪稱台灣上班族最常見的肝病之一!根據統計,國人二十年來脂肪肝異常的比例更攀升了18倍!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是許多疾病的前兆,超過5成的代謝症候群和乳癌患者有脂肪肝,而大腸癌和動脈硬化患者則有超過6成有脂肪肝。醫師提醒,基礎的腹部超音波雖能掌控肝臟狀況,但仍建議搭配「上班族222保肝餐」飲食原則,雙管齊下,才能終結脂肪肝可能引發的健康威脅!

根據預防醫學機構所進行的「健檢認知大調查」,發現了四大健檢現象。第一,腸胃道、心血管系統及肝臟等與國人十大死因息息相關的項目,高居民眾健檢最重視的前三名;第二,首次接受健檢的年齡已下降到21-30歲為主;第三,73%的民眾仰賴企業健檢,但其中仍有52%願意自費增加檢項;第四,高達64%的民眾表示健檢未找出疾病,但仍需注意健康狀況不佳的隱憂,即便做了健檢也不能掉以輕心。

那究竟哪些民眾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鄭乃源院長分析,85%脂肪肝患者偏好重口味、油膩、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容易增加臟器負擔;且有72%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可幫助代謝;80%則是長期處於加班、忙碌的高壓工作型態。顯見「重口味」、「不規律運動」、「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正是脂肪肝的高危險指標,建議民眾,除了基本的腹部超音波外,可同時進行腸胃道、心血管、代謝症候群篩檢以及肝臟 MRI/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醫學檢查。

飲食把關也是預防脂肪肝的另一要務。首先,避免形成脂肪肝的飲食,減少含有反式脂肪、酒精、高熱量、高油、高澱粉、人工糖分的食物,並避免晚上8點後進食。其次則是掌握「222保肝餐」飲食原則,兼顧2好(好油、好蛋白質)、2少(少碳水化合物、少糖)、2高(高B群及高抗氧化),早餐以蛋白質、複合性澱粉為主,補充大腦所需營養素、促進新陳代謝率;午餐應均衡攝取多元營養成份,儲備足夠熱量,降低晚間的飢餓感;晚餐則以優質蛋白質及高纖蔬果為主,避免儲存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增加體重。

鄭乃源院長強調,致病因子可在體內潛伏數年之久,現在如何管理健康,將決定未來的生活品質;而真正的預防醫學應該是在「找健康」而非找病,提醒民眾,1日健檢之後的364天健康管理,才是「找健康」的源頭。

……..文章來源:按這裡


脾虛痰濕阻絡 肥胖最常見證候

作者: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0日 上午12:00

肥胖常見「痰濕」症候。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肥胖問題常見「痰濕」現象,包括如「脾虛痰濕」;以及「痰濕阻絡」症候,影響到臟腑經絡,可配合燥濕化痰、健脾益氣;化痰散結、疏經活血調理。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脾虛痰濕證」者,常見於久坐辦公室、久坐少動者,易有這種肥胖現象。由於久坐氣血易運行不暢,造成脾胃呆滯、運化功能減低,水穀精微不易被送到全身充分利用,於是化為膏脂與水濕,留滯臟腑經絡,而形成肥胖。常見體態肥、肌肉鬆軟,常感頭重胸悶、無力嗜睡。有時伴隨腹脹、嘔心、排便稀溏,常感口中黏膩、喉中有痰,舌紅,苔厚膩。可配合燥濕化痰、健脾益氣,藥方用防己黃耆湯等加減治療。

陳醫師表示,若屬「痰濕阻絡證」者,主要是由於痰濕阻絡,氣機不暢,脾胃虛弱,則營養運化機能不足,形成痰濕,水濕留滯臟腑經絡形成肥胖。表現可見肥胖、胸悶氣短、白天嗜睡、晚上睡眠差,記憶力差,有時伴隨胸脅有刺痛感、煩躁等,舌有瘀斑,苔滑膩。可配合化痰散結、疏經活血,用二陳湯加減。

控制體重應注意配合飲食調整。陳潮宗表示,除了利用藥物輔助外,生活習慣的改善很重要,否則非常容易復胖。應注意一天的總熱量攝取,避免超過一日建議量的上限。且不餓的時候,不要攝食;像是嘴饞隨手塞零食等。等餓了才攝食,以減少攝食量。

陳潮宗表示,針對「脾虛痰濕、痰濕阻絡證」者,在生活中容易感到疲倦,可用食療方式,幫助改善體質,消除疲倦感,並且應徹底調整生活作息正常。並配合運動幫助代謝。促進代謝,調理消化道系統茶飲方保健,建議可選擇「消脂茶」,準備黃耆3錢、車前子2錢、草決明3錢、桑葉2錢、烏梅3錢、陳皮2錢、山楂2錢。以2000C.C水煮茶。適合平日大魚大肉、飲食失衡者,有助順暢消化道系統、促進新陳代謝。禁忌部分,包括孕婦、胃潰瘍、胃出血患者、習慣性腹瀉者則不適合飲用。

……..文章來源:按這裡


《社論》肥胖的前世今生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0日 上午12:00

現代人愈來愈肥胖,科學家、醫師、流行病學家們想盡辦法想找到明確的原因,從基因、人體腦部、賀爾蒙、腸道細菌等人們身體當中找線索,或者試圖從當代食品工業與飲食習慣當中,以及現代文明久坐少動等神經內分泌當中找原因,無非希望能一解嚴重影響全球人口健康的肥胖問題。

最新一期的生物醫學權威性雜誌「細胞」(Cell)出版了一篇研究肥胖的研究,把人們肥胖的原因推給了我們的上一代。在老鼠的動物實驗中,研究者發現懷孕的母鼠若吃下愈高熱量的食物,它的後代則愈容易肥胖。進一步發現,原因是這些後代肥胖的老鼠,有比較高的胰島素阻抗性,換句話說,是未來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當然,人不是老鼠。老鼠腦部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在出生之後仍然持續發展,而人類主要的腦部與神經系統發育,相對來說在出生時都發展得較為成熟。因此從老鼠實驗推論,科學家認為對於子孫肥胖的影響,在人類母親懷孕最後三個月的飲食最為關鍵,可能透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包括控制食慾的腦下垂體、控制胰島素以及代謝激素等,而產生肥胖情形。

這個責怪老媽的研究,可沒這麼單純。老鼠的肥胖研究進一步發現,那些繼續吃下高脂肪的肥胖老鼠,才有比較多的健康問題。換句話說,老媽給了我們一些肥胖的身體,不過環肥燕瘦都可以健康,把身體搞糟了自己還是要付較多的責任。

肥胖問題,如同許多健康和社會課題,都是多重因素造成。如果原因這麼明確單一,也不會至今仍困擾世人。「基因研究」曾經讓許多人期待,認為這是許多健康問題所在,因此「神奇的藥方」也許就在其中。不過以肥胖為例,基因或許造成部分人容易肥胖的體質,不過解釋力其實也不到一成。

另外,則有人試著提出「貪吃」的神經生理解釋,認為愛吃鬼其實就是「食物成癮」,如吸毒一樣,吃了停不下來。這些貪吃的人,對於食物有控制上的困難,透過神經生理回饋系統,形成食物上癮。然而,如同基因一樣,「食物成癮」的解釋對於某些肥胖的成因也許適用,不過仍然無法說明全球成千上萬的肥胖問題。

可以確定的是,各式各樣愈來愈便宜、高熱量的食品,絕對和肥胖脫離不了關係。它們往往不太貴,容易購買,而且還不難吃,更重要的是這些高熱量食品在華麗廣告的包裝下,大大增加了人們的味蕾,讓人們難以抵擋這些油滋滋、甜膩膩的食品。其實,這個簡單的原因,很可能都大大超越了其他關於肥胖的解釋力。

換句話說,基因、神經生理、內分泌在肥胖當中扮演的角色,要不是在這麼多不健康的食品充斥之下,這些「基因型」可不會造成當代全球蔓延的肥胖大流行,以及伴隨而來的糖尿病與各種併發症。

肥胖的問題,與其怪我們的祖先,也許應先來想想當代的飲食習慣,揭開更多食品工業的黑幕與糖衣呢。

……..文章來源:按這裡


腎病患大啖菇菇餐 痛風發作

作者: 【記者周志祥/台中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9日 上午12:00

茹類食物雖營養健康,但有腎臟病的人可別亂碰,有慢性腎臟病的許姓花農應邀到餐廳吃菇菇餐,一周下來痛風發作,下肢水腫痛得厲害,自購止痛藥的結果,腎臟病情急速惡化,就醫發現尿酸、磷指數比正常值高出2、3倍,顯示腎臟功能已被破壞,目前安排一周3次洗腎,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一心主任提醒腎病患者,切勿為口欲傷身,以免病情雪上加霜。

許姓花農50多歲,長期服藥控制慢性腎臟病,多年來控制得都蠻穩定的,應朋友盛情邀請,以香菇為主角,變化各式各樣菜色的美味大餐,他樂得每天嘗鮮,足足吃了一個禮拜,滿足了食欲卻導致痛風急性發作,他自行買藥止痛,結果病情急速惡化,到院時下肢嚴重水腫,尿酸從8升到12.3mg/dl(正常是3.5-7.2mg/dl),磷高達12.5mg/dl(正常人5.5mg/dl)。

陳一心主任表示,高尿酸、高磷的數據顯示,有外力介入,造成腎臟功能失調。許姓花農有痛風病史,曾經多次提醒他不能碰香菇這類普林高的食物,再三強調普林是尿酸的前驅物,含普林的食物下肚後會代謝為尿酸,痛風就會很容易發作,結果許姓花農並不忌口,仍然什麼都吃,吃香菇造成痛風發作,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次大吃特吃,以為不會有什麼事,結果竟得一周洗腎三次,終身洗腎機率高達八成,為了口欲傷身實在不合算。

其實,許姓花農腎臟功能不佳已有多年,近年來規律服藥控制不錯,大啖菇菇大餐尿酸居高不下,早已種下惡因,如果不亂吃止痛藥,也許還有點救,最糟的是,他又自作聰明的去藥房買止痛藥吃,害腎臟負荷不了,反而更慘。

「尤其非類固醇的止痛藥最不能碰。」陳一心主任指出,因為這種藥屬於強效止痛藥,對腎病病人來說,愈強效的止痛藥,愈能很快的抑制發炎,但往往對腎臟也是更大的壓力,可能會造成腎小管壞死,讓腎臟血流下降,腎臟缺血,會造成急性的腎小管壞死廿四小時內,病人尿液變少、腳腫,顯示腎臟已受傷要就診,建議病人有疼痛還是回門診拿藥最好,由醫師處方。

陳一心強調,蕈類不論是菇或是靈芝,都是屬於高普林食品,普林的代謝物就是尿酸,尿酸又從腎臟排出,所以腎臟功能比較差的病人,腎臟大量排出尿酸大量結晶時會把腎小管塞住,腎小管破壞得非常嚴重,就會造成全面影響,就像水庫洩洪的時候,很多泥沙樹枝堵塞就會破壞水庫。

腎臟就像是下水道,一下子就把出水口塞住,腎臟會反應不過來而缺血,腎小管脹得很嚴重就不通了,尿酸結晶對腎小管有直接毒性,除了會塞住之外,還有腎小管毒性。

「痛風、糖尿病跟腎臟病像三兄弟,不少病患身兼三病,飲食方面要更加注意。」陳一心主任提醒腎病病患,被一般人認有益健康的糙米、胚芽米,五榖米,因為屬高磷食物,患者根本不能碰,素食者應特別注意的高普林食物包括:香菇、發芽的豆芽菜、蘆筍,非素食者則要對虱目魚、白帶魚與動物內臟等忌口。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