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毛病多 累、肥、眠成民眾健康寫照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2月13日 下午4:42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國人「薪情」不好、工作壓力大等各種情況排山倒海而來,讓累、肥、眠、澀,成了國人身體健康狀況的最佳寫照。根據美兆演譯基金會為期一年的「2013年身體小毛病代表字票選」活動,在39,675的總票數中,這四個字最能代表民眾去年健康狀況,對此,醫師表示,這顯示國人的健康狀況普遍不佳,不僅睡眠品質差,壓力一來,便用狂吃狂了的方式解壓,也讓體重持續增加。

民眾周周喝含糖飲料又吃炸 普遍增肥

根據統計顯示,票選活動中,有29.5%的人選「累」為身體小毛病的年度代表字,換句話說,有近三分之一的台灣人覺得疲累和精神不濟,資料進一步指出,超過六成選「累」與「肥」的人,每周喝含糖飲料,約八成選「累」又選「肥」的人,每周都吃油炸食物。

平板電腦興起 眼睛乾澀民眾變多

詹恩慈營養師表示,油炸食物含高油脂和高鹽分,的確可以滿足「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口腹之慾。但油炸食物其實是毒害身體的元兇之一,非但無法恢復體力,還會對健康雪上加霜,其中,隨著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流行,眼睛乾「澀」,在今年出乎預期地晉升五名之內。

醫師表示,眼睛是黏膜免疫系統的一環,與腸道健康高度關聯,高油高糖高蛋白的食物,及藥物濫用,如消炎止痛藥、制酸劑等,都會破壞腸道的健康。另外高壓力的生活型態,也不容小覷,因此主動減少這些因子就可有效改善眼睛乾「澀」的問題。而2013年身體小毛病代表字前十名分別為累、肥、眠、澀、癢、痛、冷、脹、痠、燥。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兒童肥胖通知函 各方看法不一

中央社 – 2014年2月16日 上午7:35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特稿)兒女在學校成績表現如何,家長可以透過成績單獲悉。那在兒童肥胖症日益嚴重的美國,學校是否應該基於維護孩子健康福祉的立場,發出「肥胖通知函」給小朋友的父母親呢?

「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Pediatrics)去年8月發表報告指出,為了避免兒童肥胖症繼續蔓延,具體對策就是有必要讓孩童在學校定期接受身體質量指數(BMI)測量,而學校則必須將孩童的體重數據做成報告通知家長。

事實上,目前美國有21個州已訂定法令或擬定建議,要求學校必須為學童做BMI。在阿肯色州與麻州,如果檢測結果發現某些孩童BMI過高,學校便會以密件發函給家長,建議家長帶孩子尋求醫師協助,這種通知文件因此被冠上「肥胖信」(fat letters)的綽號。

以阿肯色州為例,自從2003年開始讓孩童在學校接受BMI檢測並且對家長發出肥胖信之後,研究發現越來越多比例的家長開始幫孩子報名參加體能活動,或者改善平常在家用餐飲食習慣。

賓州從2005學年度開始,對州內所有學童展開BMI檢測。麻州也從2009年開始對學童進行體重檢測,州政府衛生部門會在學童就讀1年級、4年級、7年級與10年級時,對於體重超標的學童家長發出肥胖信。

肥胖信的作法,其實從各州陸續實施上路的同時,就引起了各界議論紛紛。

持反對意見者的主要論點包括,這種作法形同侵犯私人家庭事務的隱私,以及肥胖信的名稱可能導致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在學校遭到霸凌,甚至讓孩童因此產生飲食失調,造成另一種健康傷害。

在阿肯色州,曾有當地民意代表提議,應該立法嚴禁政府機關衛生部門搜集公立學校學生的身高、體重等數據,以保障學童健康資料的隱私,但後來提案並未通過。

另外,有醫界人士指出,光是寄發肥胖信給家長,如果沒有完整而詳盡的後續追蹤,這樣的通知對於遏止肥胖症蔓延,並沒有實際助益。

還有醫學專家認為,兒童是否有體重超標的問題,其實家庭醫師透過例行健康檢查,就可以達到確實把關的第一步,而且家庭醫師對於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況也較熟悉,對於改善孩子的健康問題,能夠提供較符合個別需求的寶貴意見。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如今美國青少年與兒童當中,約17%患有肥胖症,這個比例是1980年代的3倍。

患有肥胖症或體重超過標準的孩子,較容易發生健康問題,例如出現心臟病的機率較高。體重的壓力也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關節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呼吸、情緒、睡眠與精神疲憊的程度。

像傳染病一樣疫情不斷擴大的肥胖症,任何能夠喚醒民眾提高危機意識、不再逃避而必須正視問題的作法,對於防止更多小胖弟、小胖妹的出現,應該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功用。

麻州貝斯泰醫學中心(Baystate Medical Center)小兒科醫師弗萊賀提(Michael Flaherty)指出,沒有家長在收到告知孩子體重超標或已有肥胖症的肥胖信之後會覺得臉上有光,不過,對於某個孩子的體重問題產生認知與警覺,是接下來採取行動進行改變的開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家長們應該到了把面子問題擺在一邊的時候了。」(詳細報導內容請見「全球中央」雜誌2014年2月號)1030216

……..文章來源:按這裡


縮短減重期 餐前按摩消脂控食慾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2月15日 下午1:56

農曆春節過後,公司春酒、情人節和元宵節接連報到,上班族貪吃的慾望抵不過食物的誘惑,短短幾天吃下來,腰腹胖了一大圈,肥胖、便祕,以及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紛紛找上身。中醫師表示,年後減重應把握一個月黃金時期,建議搭配餐前穴位按摩,可健脾理氣、抑制食慾,提升減重成效。

年後減重 把握1個月黃金瘦身期

許多人在年節至元宵節期間暴飲暴食,體內囤積的熱量和脂肪過高,平均增胖2公斤左右,身材變形。中醫師陳玫妃建議,民眾應在體重開始飆高的時候,力行減重計畫,最好把握年後一個月的黃金時間,以提升減重成效,以免拖越久、越難瘦。

減重是種「熱量平衡」的動作,若飲食攝取的熱量大於身體代謝的熱量,就會轉為脂肪囤積在體內,形成肥胖,因此若要成功減重,除了需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個人飲食習慣也要受到控制,避免大量進食或吃高熱量食物。

暴食型肥胖 中藥清熱理氣助減重

中醫減重調養部分,BMI在24以上的肥胖者,普遍屬於痰濕導致久瘀的體質、氣滯血瘀,容易增加血管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等風。若是好飲冰涼飲食者,也會有肥胖的困擾,體質偏濕、有寒血,需以健脾去濕、活血化瘀的藥材處方,才能調理氣血,幫助減重。

陳玫妃中醫師表示,若是因膏粱厚味、吃太多所引起的肥胖,容易有水分代謝和循環差、水腫、食積、胃火大、便祕、脹氣、消化不良、脾胃濕熱等症狀,需以去濕化痰、健脾、清胃火等藥物調理體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和腸胃蠕動,加強代謝,進而提升減重功效。

山楂可消肉積;神麴助消化;枳實、陳皮和厚朴可幫助理氣,促進腸胃蠕動,都是常見的助減重中藥材,但建議服用時還是應先經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做適當的處方,以免傷身。

瘦得更快!餐前多按摩5穴位

除了飲食控制和中藥調理之外,陳玫妃中醫師建議正在減重的人,餐前30分鐘可按摩以下5大穴位,每個穴位2分鐘,總共10分鐘,可幫助調理脾胃、促進水分代謝和抑制食慾,更有利於減重計畫的維持,縮短瘦身所需時間。

1. 水分穴:肚臍上方約1個打拇指寬處,可去痰濕、消水腫。

2. 天樞穴:在肚臍旁約2橫指幅處,左右各一,可調理脾胃。

3. 大橫穴:在左右天樞穴外側約2橫指幅、距離肚臍4橫指幅處,可調理脾胃。

4.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凹陷區,膝蓋直下三寸處,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有助於抑制食慾,改善腸胃功能。

5. 豐隆穴:位於外踝最高處與外膝眼連線之中點,脛骨前緣2橫指處,可消水腫。

……..文章來源:按這裡


痛風不吃藥 當心殘廢

中廣新聞網 – 2014年2月14日 下午12:16

應酬大魚大肉,喝酒不節制,許多人都被痛風困擾著,通常只要前一天酒喝太多,隔天腳就腫,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痛風好發於中年男性,與放縱的飲食和喝酒有關,痛風的治療不能只是止痛打針,一定要持續地吃藥,否則尿酸一直堆積,最後導致關節變形,甚至殘廢。

痛風好發於男性,發病的高峰大約在40-50歲,大魚大肉的飲食加上喝酒,尿酸就慢慢升高;女性痛風在停經前很少發作,通常發生在60-70歲,因為女性荷爾蒙會保護身體、讓尿酸降低;若是在30歲前就發病,通常跟肥胖、吃太多肉與喝酒有關。

李信興說明,痛風就是尿酸堆積在關節,造成關節炎,所以痛風的病人大多是關節在痛,像腳趾、膝蓋會痛,如果不治療的話,慢慢因為尿酸的沉澱,造成腎結石、腎臟功能變差,甚至有些病人關節會變形、骨頭壞掉;痛風會發生在任何地方,不見得每個人都是腳趾頭痛,可能發生在膝蓋、腳踝、甚至手上、肩膀。

體內尿酸如果太高,血液就會過飽和,就像一定的水加鹽,鹽會溶解,但如果鹽太多了,就溶解不了,在身體裡就會沉澱,沉澱在關節裡就是關節炎,沉澱在腎臟就是腎結石。

尿酸從小便排泄,痛風檢查是驗血而不是驗尿,水喝得越多,尿酸就能代謝得越多,治療痛風最重要是要先處理尿酸的問題,而不是止痛,要治療痛風,要持續吃藥五年以上,只有降尿酸才算是有效的治療,止痛只是一時的。

降尿酸藥不會傷腎,是止痛藥才會傷腎,痛風不治療的話,尿酸在腎臟結石,腎臟就會壞,沒持續吃藥最後就變成慢性痛風關節炎,形成痛風石,侵蝕韌帶、關節,使關節變形,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殘廢。

更多詳細資訊請上iCare愛健康:http://www.icare99.com.tw/

……..文章來源:按這裡


皮膚疾病-吃太油長出黃色瘤 注意三高食物攝取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2月14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飲食高油脂,當心長出黃色瘤!一名53歲男性,因右膝莫名長出了2顆、約1元硬幣大小的黃色凸起物,就醫切除化驗,發現是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的「黃色瘤」,醫師表示,黃色瘤多和血脂代謝異常有關,好發在手肘、膝關節外側表皮,但全身上下都可能發生。

在皮膚長出宛如「小鹿斑比」般的一塊塊黃色斑塊,醫師劉國威指出,黃色瘤是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在皮膚表面呈現的黃色斑塊病變,大部分是良性,但不處理可能會一直長大。

劉國威指出,黃色瘤長在不同部位,形狀就不同,一般而言,若長在眼皮,呈現一片平坦的黃色,宛如「熊貓眼」;長在手肘、膝關節外側表皮,常是凸出一片的結節狀;長在身體則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

劉國威說,黃色瘤常伴隨身體血脂問題,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或皮膚受傷或發炎,都可能造成黃色瘤,另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

劉國威說,這名男子4年前手肘就曾長出黃色瘤,詢問後發現,家中父母及6位兄弟都有高血脂問題,兄弟也有4人長出黃色瘤,因工作關係常在外應酬,抽血一驗膽固醇超過300mg/dL,逾標準值200mg/dL,有高血脂問題。

劉國威表示,黃色瘤可採雷射、化學換膚或手術切除,但最重要的是,黃色瘤往往是血脂健康的指標,治療後須留意飲食,減少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攝取,留意自身血脂且養成運動習慣,血脂控制好才能降低再發生的機會。

……..文章來源:按這裡


穴位針灸、按摩有助舒緩停經症候群

作者: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4日 上午12:00

女性停經症候群可配合穴道按摩保健、藥膳食療調養。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高嘉鴻表示,針灸、穴道按摩可幫助減輕停經症候群的不適症狀。食慾差、睡眠不好者,有痠痛問題,也可配合藥膳做為日常保健。

高嘉鴻醫師表示,針灸、按摩可調養減輕停經後不適的症狀,一般主要可針對腎俞、三陰交、神門、足三里等穴位,緩解因內分泌失衡所引發的不適。若有煩躁易怒現象,可加太衝穴;精神疲乏者,可加關元穴;心悸失眠者,可加內關穴;頭暈耳鳴者,可加風池穴、翳風穴;五心煩熱者,可加太谿穴;自汗明顯者,可加陰郤、復溜穴。

藥膳保健方可選擇「蓮子百合粥」,將蓮子、百合、粳米各1兩同煮粥,每天早晚各服一次。適用於停經前後伴有心悸睡眠差、心慌記憶力差、肢體無力、皮膚粗糙者。

「補氣健脾湯」材料準備淮山藥、茯苓1兩、黨參3錢,瘦肉4兩,共同煮湯喝,每天一次。適用於更年期有頭暈目眩、食慾不佳、睏倦乏力及面色蒼白者。

「赤豆薏苡仁紅棗粥」做法為將赤小豆、薏苡仁、粳米各1兩,紅棗10枚,熬成粥食用。一天三次。適用於停經後有水腫、骨關節痠痛、肢體沉重者。

高嘉鴻表示,婦女進入更年期後,家庭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都可能加重其身體和精神負擔,使停經症候群易於發生,或使原來已有的某些症狀加重,應注意心理調適,適當抒壓。

高醫師表示,一般認為,有些本身原本情緒就不穩定的女性,停經症候群症狀就更為明顯,甚至喜怒無常。發病率高低與個人經歷和心理負擔有直接關係。對心理比較敏感的更年期婦女來說,生理上的不適更易引起心理的變化,於是出現了各種更年期症狀,因此注意心理調適十分重要。

生活起居應注意環境保持通風,維持個人感覺舒適的室溫,才可避免悶熱、盜汗的症狀。還有,配合規律運動、尋找適合自己的抒壓方法,如靜坐、冥想、散步等,從事有興趣的活動、維持良好愉快的人際互動及家庭關係都有助更年期的調適。

……..文章來源:按這裡


體重太重者 連續運動減肥很傷關節

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4日 上午12:00

別把肥胖問題通通歸咎於基因。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醫科醫師楊惟鈞指出,9成5的肥胖問題是吃太多,熱量過剩所造成,基因問題只佔5%,而減肥最好別求快,放慢速度較能成功且較不影響正常生理機能。如果體重太重,不必強求一次快走或跑30分鐘,分段進行或選擇低衝擊活動對膝關節衝擊較少。

楊惟鈞醫師說,許多報告指出太躁進減重反而對身體有害,減重成功的要素包含控制熱量、增加體能運動,皆須循序漸進,建議減重控制速率在半年內減原體重8%,每天減少500-1000大卡的熱量每周就可以減少約0.45~0.90公斤的體重,也就是說例如一位90公斤成人減重速度是半年減7.2公斤是比較好的做法。

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以上,稱為中心型肥胖,因為吃多動少大魚大肉過剩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組織儲存在身體的肝臟、肌肉組織,所以除了注意體重外,量腹圍也重要。(量測方法是在吐氣後量肚臍以下2公分處的周長)。

營養師孫雅祺強調,每天運動消耗200大卡,飲食少吃300大卡,兩周後可健康減重1公斤。而80公斤以上的人連續快走30分鐘對關節衝擊較大,這類民眾運動不妨分段進行。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熱量攝取隨活動量調整,有利於減重。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孫雅祺表示,即便要減肥,走動時間較長且需搬重物的人,每餐也需攝取達到700大卡;久坐族群想減肥,每餐只需500大卡;走路時間比坐著時間長的外勤族,減肥時每餐熱量攝取建議在600大卡左右。

孫雅祺營養師提醒,想減肥的民眾不妨以去皮瘦肉、魚肉、豆腐取代東坡肉、五花肉、臘肉、香腸,改變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清燉、烤、滷等替換幾道煎、炒料理,炸物應完全避免。一般外燴蔬菜比例較低,建議每餐應有1.5碗份量的蔬菜(含葉菜類、菇類、瓜類)。並以全穀類如糙米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取代部分精緻穀類。

有嘴饞習慣,營養師建議以新鮮水果取代點心為佳,一般零食、含糖飲料則以少量取用、大家分享的方式減少食用量較理想。

孫雅祺表示,不妨以每天減少500大卡為目標,60公斤健康成人為例,慢走60分鐘、快走或騎腳踏車40分鐘、慢跑或打籃球25分鐘,各可消耗200大卡,另搭配飲食調整,依不同活動量,午晚餐各減少150大卡。

……..文章來源:按這裡


循序減重不傷身 半年瘦8%恰恰好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2月13日 下午4:46

「你好像變胖了喔?」現代人三餐不規律、經常暴飲暴食,每過連續假日就會感覺身材變形,醫學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2倍的糖尿病或心臟病發生率,且引發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風險也較常人高。為了遠離肥胖和慢性病的威脅,許多人瘋狂運動瘦身,但專家提醒減重速率應控制在半年減8%為宜。

減重循序漸進 半年減8%體重剛剛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楊惟鈞表示,減重成功的要素包含「控制熱量」和「增加體能運動」,皆須循序漸進,研究報告指出減重過於躁進反而會對身體有害。

理想的減重控制速率是半年內減掉原體重8%,若每天減少500至1000大卡的熱量,每周就可以減少約0.45至0.90公斤的體重,以一位90公斤成人計算,比較適合的減重速度是半年減7.2公斤。

全身運動助代謝 局部運動不卡油

體能運動是消除多餘體重的最好方法之一。楊惟鈞醫師表示,減肥運動可分為全身性運動和局部運動,前者可以改善身體代謝,包含走路、騎車等,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周3至5天,達有點喘且心跳增快感覺的中度運動,就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而運動也可分段進行,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的效果一樣。

局部運動則可改善局部肢體脂肪堆積,運動方式包含仰臥起坐、抬腿等。剛開始做仰臥起坐者,建議每次10下左右以避免運動傷害,每天做的次數因人而異,不過切記須避免急性肌肉痠痛,每次做完至少讓腹部休息10分鐘,進行1至2周後再逐漸增加次數,此外,做仰臥起坐時,雙手輕放在胸口或肩膀即可,不要抱在頭部後面用力拉頸部,以免頸椎受傷。

而現代人講究運動生活化,民眾平常只要提早上班、盡量搭乘大眾運輸、提早一站下車,少搭電梯多走樓梯,也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全身運動助代謝 局部運動不卡油

除消耗熱量,飲食攝入的卡路里也要有所控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孫雅祺建議,過年吃太肥的民眾,可以每天減少500大卡為目標,每天運動消耗200大卡,飲食少吃300大卡(午晚餐各減150大卡),2周後就能健康減重1公斤。

如何兼顧營養均衡和降低食物熱量?孫雅祺營養師建議,以去皮瘦肉、魚肉、豆腐取代東坡肉、五花肉、臘肉、香腸;改變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清燉、烤、滷等替換幾道煎、炒料理;炸物應完全避免。

此外,多補充膳食纖維,每餐應有1.5碗份量的蔬菜(含葉菜類、菇類、瓜類);以全穀類如糙米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取代部分精緻穀類。若春節嘴饞習慣依然存在,建議以新鮮水果取代點心為佳,多餘的零食、含糖飲料則以少量取用、大家分享的方式減少食用量。

 

 

……..文章來源:按這裡


皮膚像小鹿 血脂異常黃色瘤惹禍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2月13日 下午2:46

血脂代謝異常,小心皮膚出現黃色瘤!醫師指出,血脂異常患者,皮膚常會長出一顆顆紅黃色疹子或結節性黃色瘤,但部分黃色瘤可能是癌症併發症狀,民眾千萬不要輕忽。此外,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多注意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可預防黃色瘤發作。

書田診所整型外科醫師劉國威指出,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身體中主要的脂肪成分,除了飲食可以取得,肝臟也可以製造身體所需的膽固醇,而運載這些脂肪的「脂蛋白」發生異常時,會產生異常濃度的血脂肪成分,就叫「血脂代謝異常」。

血脂異常 多有黃色瘤家族病史

日前門診有1名53歲中年男性,因右膝有2顆表面黃黃的凸起物而就醫,問診發現,患者在4年前也曾在手肘伸側皮膚長出相似的凸起物,當時切除化驗為黃色瘤,同時膽固醇竟高達800多,三酸甘油脂也破千,較正常值高出數倍,特別的是,詢問家族史得知,患者父母及4位兄弟均有黃色瘤病灶。

基本上,黃色瘤是指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一塊一塊像小鹿斑比的外觀一樣,其中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都是常見的臨床病灶。

血脂代謝異常 小心生癌病變

劉國威醫師指出,血脂代謝異常、血脂過高或是皮膚組織的改變,如受傷或發炎等,都可能會造成黃色瘤,但若血脂正常卻出現黃色瘤,則大多可能是脂蛋白組成及結構改變,或屬潛在淋巴網狀系統增生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另外,局部皮膚組織受傷或發炎,也會導致皮膚長黃色瘤;而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同時會依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表現方式,長在眼部是一片平坦的黃色,像熊貓眼一般;長在肘、膝關節伸側表皮,則凸出一片的結節狀;長在身體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

減少黃色瘤復發 飲食習慣先改變

黃色瘤的治療方面,若是平坦或丘疹狀,可採用雷射、化學換膚等方式改善,結節狀則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在治療後,仍須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留意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養成運動的習慣,降低復發的機率。

【醫師小叮嚀】:

黃色瘤為血脂異常警訊,雖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但黃色瘤愈長愈多,仍建議就醫,排除是腫瘤或其他血液、淋巴問題。特別是,黃色瘤除了影響外觀,還要要留意可能有血脂肪相關問題須一併治療,因為黃色瘤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還要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降低再次發生的機會。

……..文章來源:按這裡


拒當「胖小子」 學齡兒童應多睡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11日 下午4:55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兒童要避免變成「小胖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多睡覺!美國研究發現,8至11歲的學齡兒童每天多睡1.5小時,會促進體內分泌抑制食慾的「瘦體素」,使多睡者在進食時減少攝取134卡熱量,且兒童延長睡眠時間連續1周後,體重會下降0.22公斤。該研究指出,光靠增加睡眠或許無法減肥,但保持充足睡眠,卻是兒童維持健康體重必要的措施。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在台灣每4名兒童中就有1人體重過重,而美國則有超過3分之1的兒童體重超標。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肥胖成年人遭遇的高血壓、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疾病及第2型糖尿病等問題,也會發生在兒童身上,但要強制孩子多運動且不吃零食似乎頗為困難,美國天普大學最新研究提供了1個控制體重的好辦法,就是「多睡覺」。

【睡眠減少熱量攝取】
天普大學肥胖研究暨教育中心團隊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將8至11歲的兒童分為兩組,在為期3周的實驗過程中,受試兒童在第1周保持平日作息,其中1組在第2周開始,將夜間就寢時間延長1.5小時,另1組則縮短1.5小時,結果發現延長睡眠時間者,平均每天比減少者「少」攝取134卡熱量,且增加睡眠1周後,受試者體重平均下降0.22公斤。

天普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香泰兒‧哈特表示,充足睡眠似乎有助兒童控制體重及熱量攝取的關鍵,在於1種由體內脂肪組織分泌,可抑制食欲,進而促進熱量消耗的荷爾蒙「瘦體素」;研究人員發現,延長睡眠時間的受試者在早上剛起床「空腹」時,血液中瘦體素濃度較高,顯示增加睡眠會促進體內分泌瘦體素,抑制兒童食慾,達到降低熱量攝取,以及維持甚至減輕體重的效果。

【睡眠影響幼兒體重】
至於兒童每天究竟應該「睡多久」才足以控制體重,目前學界未有定論,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團隊曾統計青少年在周間「上學日」的睡眠時間,發現青少年夜間睡眠時間若少於8小時,則每天熱量攝取會逐漸增加,恐怕也是導致肥胖普遍的原因之一。

過去研究多著重於睡眠對學齡前兒童健康的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曾發表研究指出,嬰兒剛出生1個月的睡眠時間每天若少於12小時,在3歲時體重過重的比例是睡足12小時者的2倍;紐西蘭研究則顯示,睡眠充足的3至5歲兒童,在7歲時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較低;德國與中國都曾發表類似報告指出,5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若每天睡超過11小時,則肥胖比例較低。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