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太重者 連續運動減肥很傷關節

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4日 上午12:00

別把肥胖問題通通歸咎於基因。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醫科醫師楊惟鈞指出,9成5的肥胖問題是吃太多,熱量過剩所造成,基因問題只佔5%,而減肥最好別求快,放慢速度較能成功且較不影響正常生理機能。如果體重太重,不必強求一次快走或跑30分鐘,分段進行或選擇低衝擊活動對膝關節衝擊較少。

楊惟鈞醫師說,許多報告指出太躁進減重反而對身體有害,減重成功的要素包含控制熱量、增加體能運動,皆須循序漸進,建議減重控制速率在半年內減原體重8%,每天減少500-1000大卡的熱量每周就可以減少約0.45~0.90公斤的體重,也就是說例如一位90公斤成人減重速度是半年減7.2公斤是比較好的做法。

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以上,稱為中心型肥胖,因為吃多動少大魚大肉過剩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組織儲存在身體的肝臟、肌肉組織,所以除了注意體重外,量腹圍也重要。(量測方法是在吐氣後量肚臍以下2公分處的周長)。

營養師孫雅祺強調,每天運動消耗200大卡,飲食少吃300大卡,兩周後可健康減重1公斤。而80公斤以上的人連續快走30分鐘對關節衝擊較大,這類民眾運動不妨分段進行。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熱量攝取隨活動量調整,有利於減重。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孫雅祺表示,即便要減肥,走動時間較長且需搬重物的人,每餐也需攝取達到700大卡;久坐族群想減肥,每餐只需500大卡;走路時間比坐著時間長的外勤族,減肥時每餐熱量攝取建議在600大卡左右。

孫雅祺營養師提醒,想減肥的民眾不妨以去皮瘦肉、魚肉、豆腐取代東坡肉、五花肉、臘肉、香腸,改變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清燉、烤、滷等替換幾道煎、炒料理,炸物應完全避免。一般外燴蔬菜比例較低,建議每餐應有1.5碗份量的蔬菜(含葉菜類、菇類、瓜類)。並以全穀類如糙米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取代部分精緻穀類。

有嘴饞習慣,營養師建議以新鮮水果取代點心為佳,一般零食、含糖飲料則以少量取用、大家分享的方式減少食用量較理想。

孫雅祺表示,不妨以每天減少500大卡為目標,60公斤健康成人為例,慢走60分鐘、快走或騎腳踏車40分鐘、慢跑或打籃球25分鐘,各可消耗200大卡,另搭配飲食調整,依不同活動量,午晚餐各減少150大卡。

……..文章來源:按這裡


【瘦知識】西洋梨 or 蘋果身?減肥大不同!

iFit 愛瘦身 – 16分前

談論身材問題時,不時會聽到「蘋果型肥胖」、「西洋梨型肥胖」等形容,但你知道這兩種身型的差異在哪嗎?小編除了要跟大家分享醫師所提供的簡單判斷方式,還針對不同類型給予瘦身建議,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 腰臀比檢測方式 ◎ WHR(腰臀比)指數︰最小腰圍 ÷ 最大臀圍 WHR = 0. 7 → 標準身材 WHR = 0. 8(含)以上 → 蘋果型身材 WHR = 0. 6(含)以下 → 西洋梨型身材  ◎ 蘋果型身材 ◎ 「總覺得肚子圓滾滾、胖呼呼,像個大氣球般嗎?」 「只要穿上稍合身的衣服,就會化身米其林寶寶?」 沒錯!蘋果型身材的特徵就是「全身性肥胖」,其中又以「腰腹部」最明顯。相對而言,男生的脂肪較容易堆積在上半身,尤其是腹部,常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形成鮪魚肚。  滅脂對策: 擁有蘋果型身材的你,建議先進行全身性消脂,從選擇一項喜歡的「有氧運動」開始,像是快走、慢跑、滑步機、室內腳踏車等,都是相當不錯的入門首選,剛開始不要太急或太激烈,慢慢地延長運動時間和強度,更容易堅持下去。 男生容易有「爆發力十足、續航力欠佳」的狀況,別忘了提醒自己「消脂肪」是長期抗戰,一定要有耐心唷! 接著請逐步加入「肌力運動」,以腹部來說,可從「捲腹」開始,再延伸到「降腿」、「反捲腹」、「側捲腹」等等。 女生則比較常遇到「有氧 OK、肌力不足」的問題,鍛鍊肌力是提升代謝、改善線條的絕佳方法,當肌肉強壯起來,脂肪也比較不易再度囤積,進而可以打造出「易瘦體質」喔!   ◎ 西洋梨型身材 ◎ 「平常總是喜歡用長版上衣、裙子來遮住大屁屁、粗粗腿嗎? 」 西洋梨型身材最大的特徵為「下半身肥胖」,尤其臀腿部分最為明顯,經常久坐的 OL 們可別大意!  滅脂對策: 想遠離西洋梨身材的糾纏,「肌力」和「有氧」 運動兩者要交互進行,特別是能有效打擊胖臀粗腿的肌力運動「深蹲」,更是一定要學起來的必殺技! 進一步還可嘗試「弓箭步下蹲」等動作,鍛鍊股四頭、腿後腱、臀大肌等肌群,上手之後可用「手持啞鈴」的方式增加強度。  運動後別忘了「確實伸展」,適度拉筋有助於美化肌肉線條,讓腿部更顯纖細修長。此外,西洋梨型身材下半身循環多半較差,易有水腫問題,平時可利用按摩、泡澡等方式促進代謝,並避開重口味飲食。  簡單來說,無論是蘋果型還是西洋梨型身材,最重要的課題都是「消脂增肌」,尤其是脂肪特別容易堆積在內臟的蘋果型身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大幅提升,不可不慎喔!※    消脂塑身好方法! ➤ http://www.i-fit.com.tw/context/265.html想知道更多瘦身秘訣,請上iFit愛瘦身:健康不復胖的減肥方法http://www.i-fit.com.tw《可不可以吃不胖:打造易瘦體質的減肥魔法書》熱銷中◎ Yahoo! 購物中心:http://bit.ly/V7AN6B

……..文章來源:按這裡


車、電視、電腦增窮國肥胖風險

作者: 【中央社華盛頓10日法新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2日 上午12:00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在低所得國家中,家裡有車、電視和電腦的民眾,肥胖風險遠超過沒有這些便利設備的人。

研究人員表示,吃更多、久坐與開車少了運動機會,都是民眾體重增加的原因,也因此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這篇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學會雜誌」的研究指出,這些漸採行西方生活習慣的國家必須格外注意,以避免民眾健康受到危害。但有車、電視和電腦與肥胖風險間關係,並未出現在已開發國家。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研究人員針對17國近15萬4000人進行研究,受試者來自美國、加拿大與瑞典,及大陸、伊朗、印度、孟加拉與巴基斯坦等國家。

研究發現,同時擁有車子、電視和電腦的人,和缺乏這3項設備的人相比,活動量少了1/3,久坐時間多了20%,腰圍也多了9公分。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少環毒 腎臟健康

作者: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月26日 上午12:00

前言

腎臟是由微血管球組成的一對過濾器官,全身血液中的廢物如尿酸、尿素氮、肌酸酐等物質及多餘的水份都經由腎臟製造尿液再排出體外。

腎臟病到了末期,除了排除廢物的機能異常,也影響製造分泌荷爾蒙如紅血球生成素的功能,故腎功能異常,波及全身。

保護腎臟除了控制慢性病,鹽分與蛋白質攝取適量外,必須減少環境毒素如重金屬的暴露,避免任意服用藥物。不過,民眾出現水腫或血尿,不一定是腎臟病,需由專科醫師診斷。

腎臟肩負過濾、吸收、分泌荷爾蒙的功能。三軍總醫院醫療副院長,腎臟科教授林石化表示,腎臟製造紅血球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腎素,還有平衡體液,調控血壓、電解質及解毒代謝的功能。

林石化教授表示,腎小管正常功能包含水分濃縮及吸收、鹽分吸收,增加骨髓造血,製造活性維生素D以增加鈣離子吸收,同時排泄鉀離子及尿酸;腎小管功能異常症狀包含夜尿,出現高低血鉀,出現尿糖、貧血與高尿酸血症。

台灣腎臟醫學會推廣「護腎三三」,建議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每三個月定期做三項檢康檢查,包含驗尿,了解是否有尿蛋白、尿糖、血尿。再者驗血了解尿素氮、肌酸酐是否異常;並了解血壓是否過高。不過量攝取鹽分與蛋白質,可減輕腎臟負擔。

腎病症候群會出現蛋白尿,原發型為腎絲球產生原因不明的功能異常,繼發型常見由糖尿病、腫瘤、藥物等引起。

腎炎症候群症狀則有血尿、紅血球栓,代表間質及內皮細胞受損;還有高血壓,腎功能可能急速下降,常見有紅斑性狼瘡腎炎等。

腎病常見症狀為「泡、水、高、貧,倦」,也就是尿液中是否出現細緻泡泡、身體與眼睛周圍有無水腫、有無高血壓、有無貧血症狀及是否感覺疲倦?尿中通常無葡萄糖,如果血糖正常,但尿驗出葡萄糖,代表腎小管吸收障礙。

如有高血壓,醫師建議藉降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腎臟是由百萬個腎小體微血管組成,長期高血壓將不停地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除了藥物治療,還是要改變生活型態,適度運動,少吃鹽、減重,控制腰圍,多吃粗食及蔬果。如果出現蛋白尿,血壓需控制在一二五及八十毫米汞柱。藥物治療多用脢抑制劑,血管張力素阻斷劑等。

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管容易逐漸硬化,尤其末稍微血管。所以糖尿病嚴重時,腎臟的功能也可能受損。據統計,四分之一的洗腎病人由糖尿病末期所引起。

糖尿病腎病變的病程可分為五個時期,第一期血液流經腎臟和腎絲球的量增加,稱為高過濾期,腎臟可能大於正常。第二期腎絲球過濾率仍為維持在正常值之上,但腎絲球已經開始產生細微損傷。第三期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第四期:度慢性腎衰竭,第五期則是末期腎臟病變。目前腎臟病檢查有驗尿檢查、驗血檢查、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靜脈注射腎盂X光攝影、電腦斷層、腎臟組織病理檢查。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進行,需控制血糖,飯前不超過一百一十飯後不超過一百四十。另採低蛋白飲食,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

醫師指出,尿酸太高,也可能是腎臟機能出問題,腎功能不良時所產生的之高尿酸症,往往是過濾減少所致。高尿酸血症若不好好控制,往往數十年後進一步引起腎衰竭。若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腎結石而常常使用止痛劑,可能導致腎衰竭,高血尿酸血症之治療為飲食控制,豆類、酒類、內臟,海產,抑制尿酸合成,同時足量喝水,每天喝一千五至兩千毫升。

……..文章來源:按這裡


血脂好壞指標 民眾一知半解

中央社 – 2014年1月21日 下午1:16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1日電)大數人聽過血壓、血脂、血糖的「三高」疾病,以及造成三高的代謝症候群,千禧之愛基金會調查卻發現,國人對代謝症候群指標一知半解。

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包括:血壓、空腹血糖、腰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此次調查中,最令人搞不清楚的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這兩項血脂的指標。

雖然超過9成受訪者聽過血脂肪膽固醇,超過8成有聽沒有懂,不了解何謂於好的、壞的膽固醇。調查顯示,22%受訪者能說出總膽固醇應維持在200mg/dL標準值,但正確回答三酸甘油酯應維持200mg/dL標準值者,卻只有5%。

台大醫院營養師陳珮蓉指出,膽固醇偏高食物是內臟及帶殼海鮮,真正能降低壞的膽固醇同時提升好的膽固醇,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然而,調查報告發現過半數民眾不太清楚,以為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多曬太陽、少吃牛肉可以降低膽固醇。。

血脂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吳造中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是動脈血管硬化重要的原因,每下降1%就能下降1%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更可降低35%中風風險。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是血管清道夫,每增加1%就能下降1%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三酸甘油酯是食物中脂肪的搬運工,易受到飲食影響,過高容易造成脂肪肝。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分析表示,好膽固醇要大於40mg/dL,壞膽固醇低於100mg/dL,血脂異常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與是國人健康大患,死亡率還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及第三名,民眾與其在異常或生病時才上網查詢、看書或依賴醫師,還不如及早了解,也才能做好預防工作,

這項「代謝症候群與三高認知度調查」在2013年共對台北、台中、高雄抽樣電訪1000位20歲以上,調查達95%信賴水準,誤差率正負3.1個百分點。1030121

……..文章來源:按這裡


打瘦素減肥?醫學發現扭轉肥胖宿命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劉郁伶/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2月30日 上午10:11

「我從小就是胖子,而且我全家都胖!」許多從小胖到大的肥胖者,不少也具有家族性的肥胖問題,但僅憑這一個關聯,並不足以判定這就是先天性肥胖。先天性肥胖患者,是因遺傳的肥胖基因,造成體內瘦素無法正常分泌,導致肥胖機率高於正常人。

洪瑛蓮藥師表示,正常人在青少年期,瘦素在體內扮演的角色是讓脂肪囤積,以利身體機能成長,成人期則轉變為減少脂肪囤積維持正常能量。但對於遺傳性肥胖的人而言,這個功能的轉換是失衡的,造成無法正常抑制食欲,而使體重飆升。不過,在臨床減重門診裡,具肥胖基因的先天性肥胖患者僅占極少數,大部分的肥胖問題還是後天環境和生活方式造成的。

施打瘦素不能改善肥胖

洪瑛蓮藥師指出,脂肪組織向大腦輸送瘦素,藉由傳遞人體能量的狀況告知大腦可進食多少,擁有肥胖基因的病患,瘦素的載體數量明顯變少,導致傳遞至大腦的訊息延誤,大腦便以為還要繼續吸收能量,導致無節制飲食。麻煩的是,瘦素與其他荷爾蒙不同,無法藉由外力補充的方式被人體吸收,所以即便是施打瘦素,也不能有效抑制食欲。

運動就能扭轉肥胖的宿命

難道天生肥胖就沒有補救的辦法嗎?根據英國PLOS Medicine期刊所發表的研究指出,保持好動、愛運動的動態生活型態,對於與基因有關的遺傳性肥胖,格外具有預防效果。該研究團隊針對21萬8000多人的研究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帶基因者的肥胖風險比一般人高23%,但透過運動則可降低27%,也就是說,運動可以讓天生肥胖者的變胖機率降到比正常人都還低。

所以認為自己『天生就胖』而放棄減重,這個魔咒已被破除了!這項研究結果,證實了運動對於控制肥胖,確實是有效的方法,即使是對基因造成的遺傳性肥胖也是如此。營養師補充,檢視遺傳性肥胖患者的生活,其實會發現大多還是因為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習慣,只要矯正飲食習慣,配合運動一定能夠瘦下來。

專業減重來協助 肥胖不再是命運的拖磨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運動對先天性肥胖患者有明顯效果,但絕對要配合節制飲食,若無法確保自己的方式是否安全與正確,不妨透過減重醫生的診療,再加上營養師的輔助,選擇正確健康的飲食內容,自己持之以恆,就能擺脫遺傳肥胖的命運鎖鍊。

【醫師小叮嚀】:

男性腰圍維持90公分以下、女性80公分以下,能避免遺傳肥胖基因的問題。管理體重,遵守清淡高纖的飲食習慣,不僅能遠離三高,也為下一代培養好的飲食習慣,打破肥胖會遺傳的迷思。

……..文章來源:按這裡


男性肥胖 恐影響生殖能力

台灣醒報 – 2013年12月29日 下午7:13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一項研究指出,肥胖可能導致男性精蟲數目及射精量下降,進而影響生殖能力。另一篇荷蘭伊拉茲馬斯醫學中心發表的報告則顯示,肥胖者體內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含量,長時間處於偏高狀態,也就是肥胖者可能長期面臨較大生活壓力。究竟肥胖與壓力及不孕間的關係為何?確實值得進一步探究。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團隊自2005至2009年,在密西根及德州調查500名平均年齡31歲的男性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及精液品質;受試者平均BMI值為29.8,逼近BMI值25至29.9「過重」範圍上限。該篇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BMI及腰圍值偏高者,其精蟲數目及射精量都較少,但精蟲活動力、精蟲存活比例,以及精液黏稠度則與正常男性相同。

參與該實驗的史丹佛大學博士麥可艾森柏格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指出,精液內含有多種保護精蟲的物質,因此必須維持一定體積,才能確保精蟲致孕能力正常,而肥胖者精液體積減少,可能是精蟲含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儘管目前尚無法確定肥胖與男性精液品質下降間的因果關係,但荷蘭鹿特丹伊拉茲馬斯醫學中心索菲亞兒童醫院團隊,日前發表於《臨床內分泌及代謝醫學期刊》的小型臨床研究顯示,肥胖民眾可能長期處於壓力較大的狀態,而壓力過大正是導致現代人不孕的原因之一;我國竹科附近的知名生殖醫學中心便曾統計,不孕症求診人數逐年上升,其中有8成是「科技人」,推測與生活壓力過大有關。

索菲亞兒童醫院研究人員透過比對40名8至12歲兒童頭髮中的皮質醇含量,發現肥胖兒童每毫克頭髮中含有25微微克的皮質醇,多於正常體重兒童的17微微克。參與研究的醫學博士艾芮卡范德阿克爾指出,俗稱「可體松」的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屬於腎上腺素的一種,可瞬間提高血壓及血糖濃度,幫助身體對抗危險或逃跑,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例如噪音干擾,體內皮質醇含量就會增加。

「頭髮中的皮質醇殘留量,可代表受試者過去1個月以來,體內皮質醇的累積情形。」阿克爾表示,研究團隊對年僅8歲的肥胖兒童,體內皮質醇含量竟有明顯上升的結果深感訝異,「代表如果從小就有肥胖情形,則壓力荷爾蒙會在體內長期累積。」阿克爾指出,現階段並未發現這些肥胖小孩有生活壓力較大的情況,因此仍有待進一步釐清壓力與肥胖的關係。

……..文章來源:按這裡


身體質量指數雖不完美,仍能有效預測健康狀況。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2月2日 下午11:27

撰■高曼(Christine Gorman)譯 ■林雅玲

一個簡單的數字能告訴你多少有關自身健康的資訊?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基本數值,通常做為健康的預測,但是過去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明確指出BMI的缺點。《科學》在8月時,刊登這類報導中最新且最全面(某個角度來說)的研究報告。

BMI的公式是19世紀一位比利時統計學家兼社會學家發展出來的,計算方式是把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這份新研究指出,擁有正常BMI可能讓人忽略了代謝異常;即使體重與身高有正常的比例,身體還是可能會有代謝疾病。此外,越來越多研究人員觀察到胰島素抗性(胰島素變得無法降低血糖的病症)會提高心臟病、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根據2008年的一項分析,擁有正常BMI的人有將近1/4代謝不正常。

相反地,較高的BMI不一定表示代謝有問題,約有半數過重的人代謝正常。近幾年美國疾病防制中心(CDC)的弗萊戈(Katherine Flegal)和同事發現,比起BMI落在正常範圍的群體,BMI歸類在過重的群體(但不肥胖)往往較長壽。然而,弗萊戈警告不要對該結果過度詮釋,畢竟,少數幾個BMI群體無法代表身體狀態的多樣性。

以多餘脂肪在體內的位置為例,腹部周圍累積的脂肪遠比累積在四肢皮下還要危險。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可以納入第三種測量,輔助對身體類型的分類。身高、體重,還有加上腰圍,可以計算出「身形指數」(abody shape in­dex, ABSI),目前網路上也提供很多此類的計算。

然而,沒必要因此排斥BMI,對預測多數人的健康風險來說,它仍是個有用的工具。重點在於良好的健康狀況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體態、飲食、吸菸,甚至是環境和同伴,其中很多因子是無法量化的。

《科學人》網站:http://www.sa.ylib.com

……..文章來源:按這裡


研究:女性肥胖 喪失聽力風險高

台灣醒報 – 2013年11月27日 下午4:53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6億人出現殘疾性聽力喪失,這種症狀過去都以為是老化所致,最近美國波士頓婦女醫院觀察近7萬名女性後發現,體重過高及腰圍過粗的女性,若是不運動,聽力喪失的風險便會提高。

波士頓婦女醫院研究者觀察6萬8千多位女性的BMI指數、腰圍大小、運動習慣與聽力測驗結果,發現BMI指數介於30至34間的女性,相較於BMI指數低於25的人,聽力喪失風險高出17%,BMI超過40以上的人,風險則升高為25%;而腰圍80至88公分的人,也相較於腰圍低於71公分,聽力喪失風險提高了11%,腰圍一旦超過88公分以上,風險則為27%。

研究者另外也指出,運動與否也攸關聽力功能是否健全,因為相較於鮮少運動的女性,經常運動的人,聽力喪失風險減少17%,而女性最常以走路當作運動,對於保持聽力也有一定貢獻,一周走路運動2小時以上的女性,其聽力喪失風險可降低15%。

研究指出,民眾的身體與生活習慣,例如基因、年紀以及是否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下甚至用藥習慣,都會影響到聽力健全與否,研究者柯翰醫師表示,「我們總認為聽力喪失是年紀增長的現象之一,但是證據顯示,運動及保持體重正常,也可以預防聽力喪失。」

然而,肥胖不只會提高女性聽力喪失風險,今年初《咽喉鏡》期刊也指出,肥胖的青少年相較正常體重的人,出現「單耳低頻」聽力喪失的風險竟高出2倍,研究者推測認為,或許是因肥胖造成身體發炎,或第二型糖尿病及心臟病有關,這些都可能導致聽力喪失。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怎麼減都瘦不下來  代謝有問題?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1月25日 上午10:06

台灣的肥胖人口名列亞洲之首,連政府都開始推行全民減重的活動,減肥,似乎早已融入台灣人的生活中。同樣是減重,有人瘦得輕鬆得意,有人卻無論如何地節食和運動都瘦不下來,讓人懷疑倒底是方法錯了,還是代謝出了問題?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壓力大、多吃、少動,以致過胖及衍生出許多慢性病,產生「代謝症候群」,什麼是代謝症候群?胖就算是代謝症侯群嗎?林煜幃營養師指出,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但它是一種身體不健康的警訊,會造成一連串併發症,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血管硬化、糖尿病、癌症、肝硬化、肝纖維化等相關疾病。

代謝症候群係指因為內臟脂肪活躍導致腹部肥胖,引發胰島素分泌失常,連帶影響身體代謝功能的現象。一旦身體代謝功能降低,便會產生血壓、血糖偏高,血脂異常的問題,形成所謂的「代謝症候群」。

雖然時下愛美女性對肥胖的認知,不一定等於代謝症候群的判定定義,但肥胖以及「胰島素阻抗」確實是造成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因素。肥胖以及「胰島素阻抗」,兩者都會造成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代謝異常,胰島素功能異常,加上胰島素分泌過多,會造成血液脂肪代謝異常,如三酸甘油脂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太少、血液凝固異常、血管硬化等問題。此外,腰圍肥胖更是值得住意的警訊,這代表內臟的脂肪過多,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的情形。

代謝症候群5大指標

即使體重在標準範圍之內,也可能是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代謝症候群有以下5個危險因子:~

1.腰圍男生≥90公分或女生≥80公分

2.血壓≥130/85 mmHg

3.空腹血糖值≥100mg/dl

4.三酸甘油脂≥150mg/dl

5.高密度脂蛋白男生

若以上已有3項(包含)以上,就表示有代謝症候群。所以代謝問題不是只看體態,而是要全方面審視。

另外,林煜幃營養師強調,許多民眾常盲目跟隨時下流行的減重方式,例如前陣子國外流行的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結果反而越減越胖,且身體還出現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指標。林煜幃營養師表示,飲食均衡攝取最重要,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影響胰島素內分泌,進而造成代謝異常、脂肪堆積的問題,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也不能任意從食物中斷除,否則減重不成,還打亂了自然的新陳代謝機制,反而使減重之路更難行。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