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把小番茄 保健防癌真健康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2月27日 上午9:45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顏色鮮豔、酸甜多汁的小番茄,是不少民眾喜愛的水果之一;營養師指出,小番茄富含多種營養素,尤其具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茄紅素,每天一把小番茄,可達到保健的功效。許多研究更顯示,食用番茄可對抗自由基,協助預防多種癌症,如乳癌、肺癌、胃癌、胰臟、卵巢癌等。

「小番茄對於人體有多種保健的功效!」楊氏診所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小番茄營養價值高、熱量低,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茄紅素、鐵質,以及膳食纖維,維生素A可保健眼睛、提高免疫系統,維生素C則可抗氧化、養顏美容,而茄紅素則有抗氧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且每100公克約4、5顆的小番茄,約37大卡,熱量僅為其他水果的一半,更是減肥者的好選擇。

楊承樺營養師強調,番茄中的茄紅素,則可對抗自由基、減緩發生慢性疾病,對於男性更有保健攝護腺的作用,消除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的能力,是 β-胡蘿蔔素的2倍、維他命E的 10 倍。他並建議, 食用新鮮的小番茄,可攝取多種維生素,稍微加熱或先燙過或微波,可讓紅茄素釋出更多,而食用時若同餐有食用油脂、起司或堅果等油脂類,更可提高茄紅素的吸收!或者,飯後再食用小番茄或小番茄入菜料理也是吸收茄紅素相當好的方式。最好不要搭配梅粉、醃製物食用,以免高鈉、高糖的加工品,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台灣有水果王國的美譽,位於高雄美濃及旗山交界處的上元農場,就憑藉著先天好山、好水的好環境,加上由一群擁有農業碩博士背景的專家,以食品級原料肥培管理、滴灌系統、微生物抗病蟲害等「科學化管理」方式,種植出甜度高、酸甜比佳,以及皮薄汁多的小番茄,近來也由屏東科技大學輔導,申請農委會的「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GAP)」及依照「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栽種,期望把好東西,與更多人分享。

上元農場的小番茄有紅、黃兩色;負責人洪進耀表示,使用由「農友種苗公司」研發的玉女、金瑩品種的嫁接苗,可防止發生番茄嵌紋毒素病、萎凋病。先將苗種在農場馴化1至2星期,再進行開根的動作,讓植株根部更旺盛,易於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以及往後的營養管理,最後移植到室外的網室進行栽種。由於美濃的氣候早晚溫差大且濕氣重,可以讓小番茄長出品質優良的果實,而且使用由發酵牛奶製成液態肥料,可讓果實甜度至少12以上,更增加番茄獨特的酸甜風味,讓小番茄吃起來有回甘的感覺,欲知更多收成詳情,請至「上元農場」粉絲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unyuanfarm?fref=ts)一同嚐鮮。

……..文章來源:按這裡


6NG減肥法 瘦不掉反賠健康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2月24日 下午1:44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民眾常用錯誤方法瘦身,可能減肥不成、反而危害身體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大家,不均衡的飲食方式,如吃菜肉不吃飯麵、吃菜不吃肉、只吃水果其他不吃、斷食或服用非醫師開立處方的減重藥物,可能增加健康危害風險,不可不慎。

國民健康署說明,不當的飲食減肥法,會因長期節食或不均衡飲食導致身體缺少足夠的營養素,使得基礎代謝率降低,減重效果無法持久,且容易有免疫力下降及身體受損的問題,提醒千萬不要為了減肥,同時也賠掉健康。六不正確飲食減肥方式,造成之健康風險:

● 吃菜、肉減肥法/即高蛋白低熱量減肥法,營養素容易不均衡,也可能導致酮酸中毒、造成腎臟或腦部的損傷,嚴重的話可能因電解質不平衡引起死亡。

● 吃菜不吃肉或只吃水果減肥法/此為極低脂肪、極低熱量的飲食減肥法,如只吃川燙蔬菜和水果,容易缺乏必需脂肪酸,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利用率降低、肌肉流失等傷害。

● 斷食法/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除了可能讓體重掉落太快,產生肌肉流失外,也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減肥餐包(代餐),價格昂貴、且非正常飲食、膳食纖維也容易不足。

● 非法減肥藥/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後,易有不良反應,如頭痛、興奮、失眠、不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心跳不規則、甚至有死亡的危險。

● 使用減肥霜、推脂棒、緊身衣/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皮膚炎等傷害,穿著緊身衣也可能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壓瘡類的傷害。

● 使用埋線、耳針、針灸/中醫減肥常利用刺激穴位、抑制食慾或干擾特定穴位、加速代謝。但若進行不適當的醫療行為,如使用未消毒完全的針灸針與羊腸線,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或傷口感染的問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餐餐LINE一下 算熱量甩肥胖

自由時報 – 2014年2月24日 上午6:10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國人過重或肥胖比例驚人,並逐年攀升。民間自發成立學會,協助國人減肥,民眾只要將食物拍照透過LINE傳到「肥肥終結者(0988906633)」,就有專人幫忙估算卡路里。

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成年男性過重比例高達五十一%,成年女性也有三十六%,國小男童也高達二十九%,女童是二十一%。國民健康署每年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就是期望在一一四年使肥胖盛行率不再增加。

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昨在立委廖國棟辦公室、愛麗生醫療集團的贊助下,舉行成立大會,由廖國棟擔任理事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擔任總顧問。未來將透過產官學合作,協助推動國民營養法,並主張將熱量、減重議題納入課綱,讓肥胖防治從小開始。

醫師劉伯恩指出,肥胖相關疾病很多,包括心腦血管、骨關節、糖尿病、部分惡性腫瘤,加總起來比癌症還致命。而根據九十四到九十七年健保資料計算,上述疾病平均年花超過六百億,預估到一○九年時,有三分之一健保經費將用於肥胖相關疾患。

劉伯恩過去兩年在門診蒐集一千五百二十七份問卷,男女人數大約一比二,發現七成受訪者對吐司、米飯、香蕉、珍奶、炸雞等常見食物熱量,以及跑步、騎腳踏車、游泳所消耗熱量,完全不清楚。

由於對熱量無知,一年內減一成體重者,高達六成五都會胖回去。收入低的工作族群、偏遠或鄉鎮地區,肥胖比率越高,凸顯肥胖不能只歸因於個人行為,也受社會結構影響甚鉅。

學會將號召二十位醫師、五十位營養師或營養系學生加入「肥肥終結者(0988906633)」的免費諮詢服務,每天中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傍晚五點到七點,民眾只要將食物拍照,透過LINE傳到此號碼,就有專人回覆卡路里估算、營養比例分析和建議,助人越吃越健康。

……..文章來源:按這裡


醫師:肥胖是病 應到門診減肥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23日 下午6:33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人對飲食熱量及正確減重的知識仍然不足。」長春診所院長劉伯恩23日受訪時表示,國人對熱量攝取及消耗的認知不足,且坊間流行傷害健康的另類減肥法,不但傷身,且復胖比例高。他希望民眾能建立「肥胖是病」的觀念,尋求正規門診幫助,也希望政府能有效處理國民肥胖問題,避免「只有富人有錢,才能改善肥胖問題」的狀況發生。

【肥胖致癌】
「民眾都怕罹癌,卻比較不怕胖。」劉伯恩表示,大腸癌、乳癌、肝癌風險都與肥胖有關,高達75%的肥胖門診患者是基於外表考量才想要減重,為健康減重者僅占5%,代表民眾雖然已建立「肥胖是疾病」的觀念,卻不認為肥胖是嚴重的疾病,也導致政府推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等健康政令宣導成效不彰,因為國人過胖比例已近33%。

劉伯恩指出,減重不外乎是熱量消耗大於攝取,但民眾普遍缺乏對食物熱量的認知,也無法正確計算熱量。他針對肥胖門診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只有1成的受試者能全部答出吐司、白飯、珍奶、香蕉、炸雞腿等5樣常見食物的大概熱量,完全答不出的比例高達7成。

【偏方減肥危險】
民眾對熱量攝取「沒概念」,選擇減重方法更是謬誤百出;「坊間每隔一陣子就會流行新的另類減重法,我就遇過在烈日下穿雨衣跑操場的患者。」劉伯恩表示,舉凡吃蟲、束腰、下跪、喝水、催吐、聞臭、日曬、包保鮮膜、喝咖啡等「破壞性」減重法,半年內實際有效者僅占5%,出現副作用者卻占75%,實在是弊遠大於利,不值得民眾效法。

劉伯恩說明,吃得少且只吃低熱量食物的「極低熱量法」,若無醫護人員指導,恐致酮酸中毒、低血糖症甚至休克,而僅攝取蛋白質恐致高氨血症或急性腎衰竭;只吃蔬果也不正確,因為人類每日都應該均衡攝取澱粉、脂肪及蛋白質,否則內分泌系統會失調。劉伯恩解釋,貧血、亂經、掉髮、腎功能受損,都是「亂減肥」常導致的副作用,「不減肥還比較健康。」

【錯誤減肥易復胖】
減肥方法錯誤,連帶提高復胖比例;據調查,減去10%體重者,復胖率為65%,而其中有55%的患者在半年內會恢復原來體重;劉伯恩認為,部分民眾減肥無法持之以恆,但更多患者是因為採用錯誤的減肥法,雖然短期內急遽減重,半年內復胖率卻高達8成,他強調,如果遵照醫師指示,攝取均衡營養並保持運動習慣,則半年就會有明顯的減重效果,實在不需要操之過急。

調查顯示,勞動階級普遍較白領階級肥胖,而後者才有較多資源尋求肥胖治療,每月收入高於新台幣5萬元者占肥胖求診患者的65%,收入低於3萬元者僅占5%;劉伯恩解釋,收入低者常吃高熱量、體積大的食物增加飽足感,但能花費在減肥及選購健康飲食的日常支出相對較低,這也造成台灣東、南部民眾肥胖比例高於北部,若無政府介入以社會福利問題處理,則肥胖的「城鄉」或「貧富」差距恐日益擴大。

……..文章來源:按這裡


嬰兒傷腦!孕婦節食求瘦 反害子

作者: 楊茜雯 | TVBS – 2014年2月19日 上午12:40

很多年輕辣媽即使懷孕,還是想擁有火辣身材,但小心懷孕期間亂減肥,反而會害了小孩一輩子,臨床上一位20多歲的辣媽孕婦,因為刻意節食,臨盆前夕居然只胖了7公斤,胎兒生出來不到2千公克,醫師提醒,懷孕期間刻意減肥,讓胎兒長期處於半飢餓和半缺氧的狀態,日後可能導致孩子生長遲緩,甚至影響智力發展,反而害了自己小孩一輩子,真的是得不償失。

婦產科醫師尹長生:「看她有早產現象,我們請她住院來安胎。」準媽媽懷孕8個月只胖5公斤,因為太瘦了,還得留在醫院裡打針安胎。孕婦陳小姐:「肚子痛,不會特別想吃東西。」因為孕吐才食慾不振,不敢想像竟然有人懷孕卻刻意減肥,一位20多歲的辣妹媽媽,為了維持身材而節食,懷孕只胖了7公斤,但刻意減重造成胎盤功能不足,讓baby長期處於半飢餓、缺氧狀態,生下來不到2千公克,嚴重影響胎兒生長。婦產科醫師尹長生:「體重不夠的話,他將來長大的時候,他的心血管的疾病、糖尿病,還有他的免疫系統,甚至他的生長發育、腦部發育都會受影響。」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長大,醫師提醒,懷孕過程千萬不要亂減肥,一般來說,BMI25中等身材的孕婦,胖10到12公斤才正常,BMI少於20的瘦孕婦,則是必須增胖15公斤,BMI30偏重的孕婦,胖7公斤剛好,懷孕體重增加低於標準,嬰兒出生少於2千公克,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生長遲緩,甚至傷害腦部造成智力變差。臨床發現,年齡20到25歲的年輕辣媽,大多因為看到女藝人懷孕,四肢依舊纖細,因為羨慕而開始仿效,用錯方法,在懷孕期間亂減肥,再次提醒媽媽們,千萬不要為了愛美,反而害了寶寶的一輩子。

……..文章來源:按這裡


體重太重者 連續運動減肥很傷關節

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4日 上午12:00

別把肥胖問題通通歸咎於基因。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醫科醫師楊惟鈞指出,9成5的肥胖問題是吃太多,熱量過剩所造成,基因問題只佔5%,而減肥最好別求快,放慢速度較能成功且較不影響正常生理機能。如果體重太重,不必強求一次快走或跑30分鐘,分段進行或選擇低衝擊活動對膝關節衝擊較少。

楊惟鈞醫師說,許多報告指出太躁進減重反而對身體有害,減重成功的要素包含控制熱量、增加體能運動,皆須循序漸進,建議減重控制速率在半年內減原體重8%,每天減少500-1000大卡的熱量每周就可以減少約0.45~0.90公斤的體重,也就是說例如一位90公斤成人減重速度是半年減7.2公斤是比較好的做法。

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以上,稱為中心型肥胖,因為吃多動少大魚大肉過剩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組織儲存在身體的肝臟、肌肉組織,所以除了注意體重外,量腹圍也重要。(量測方法是在吐氣後量肚臍以下2公分處的周長)。

營養師孫雅祺強調,每天運動消耗200大卡,飲食少吃300大卡,兩周後可健康減重1公斤。而80公斤以上的人連續快走30分鐘對關節衝擊較大,這類民眾運動不妨分段進行。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熱量攝取隨活動量調整,有利於減重。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孫雅祺表示,即便要減肥,走動時間較長且需搬重物的人,每餐也需攝取達到700大卡;久坐族群想減肥,每餐只需500大卡;走路時間比坐著時間長的外勤族,減肥時每餐熱量攝取建議在600大卡左右。

孫雅祺營養師提醒,想減肥的民眾不妨以去皮瘦肉、魚肉、豆腐取代東坡肉、五花肉、臘肉、香腸,改變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清燉、烤、滷等替換幾道煎、炒料理,炸物應完全避免。一般外燴蔬菜比例較低,建議每餐應有1.5碗份量的蔬菜(含葉菜類、菇類、瓜類)。並以全穀類如糙米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取代部分精緻穀類。

有嘴饞習慣,營養師建議以新鮮水果取代點心為佳,一般零食、含糖飲料則以少量取用、大家分享的方式減少食用量較理想。

孫雅祺表示,不妨以每天減少500大卡為目標,60公斤健康成人為例,慢走60分鐘、快走或騎腳踏車40分鐘、慢跑或打籃球25分鐘,各可消耗200大卡,另搭配飲食調整,依不同活動量,午晚餐各減少150大卡。

……..文章來源:按這裡


循序減重不傷身 半年瘦8%恰恰好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2月13日 下午4:46

「你好像變胖了喔?」現代人三餐不規律、經常暴飲暴食,每過連續假日就會感覺身材變形,醫學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2倍的糖尿病或心臟病發生率,且引發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風險也較常人高。為了遠離肥胖和慢性病的威脅,許多人瘋狂運動瘦身,但專家提醒減重速率應控制在半年減8%為宜。

減重循序漸進 半年減8%體重剛剛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楊惟鈞表示,減重成功的要素包含「控制熱量」和「增加體能運動」,皆須循序漸進,研究報告指出減重過於躁進反而會對身體有害。

理想的減重控制速率是半年內減掉原體重8%,若每天減少500至1000大卡的熱量,每周就可以減少約0.45至0.90公斤的體重,以一位90公斤成人計算,比較適合的減重速度是半年減7.2公斤。

全身運動助代謝 局部運動不卡油

體能運動是消除多餘體重的最好方法之一。楊惟鈞醫師表示,減肥運動可分為全身性運動和局部運動,前者可以改善身體代謝,包含走路、騎車等,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周3至5天,達有點喘且心跳增快感覺的中度運動,就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而運動也可分段進行,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的效果一樣。

局部運動則可改善局部肢體脂肪堆積,運動方式包含仰臥起坐、抬腿等。剛開始做仰臥起坐者,建議每次10下左右以避免運動傷害,每天做的次數因人而異,不過切記須避免急性肌肉痠痛,每次做完至少讓腹部休息10分鐘,進行1至2周後再逐漸增加次數,此外,做仰臥起坐時,雙手輕放在胸口或肩膀即可,不要抱在頭部後面用力拉頸部,以免頸椎受傷。

而現代人講究運動生活化,民眾平常只要提早上班、盡量搭乘大眾運輸、提早一站下車,少搭電梯多走樓梯,也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全身運動助代謝 局部運動不卡油

除消耗熱量,飲食攝入的卡路里也要有所控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孫雅祺建議,過年吃太肥的民眾,可以每天減少500大卡為目標,每天運動消耗200大卡,飲食少吃300大卡(午晚餐各減150大卡),2周後就能健康減重1公斤。

如何兼顧營養均衡和降低食物熱量?孫雅祺營養師建議,以去皮瘦肉、魚肉、豆腐取代東坡肉、五花肉、臘肉、香腸;改變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清燉、烤、滷等替換幾道煎、炒料理;炸物應完全避免。

此外,多補充膳食纖維,每餐應有1.5碗份量的蔬菜(含葉菜類、菇類、瓜類);以全穀類如糙米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取代部分精緻穀類。若春節嘴饞習慣依然存在,建議以新鮮水果取代點心為佳,多餘的零食、含糖飲料則以少量取用、大家分享的方式減少食用量。

 

 

……..文章來源:按這裡


【瘦知識】西洋梨 or 蘋果身?減肥大不同!

iFit 愛瘦身 – 16分前

談論身材問題時,不時會聽到「蘋果型肥胖」、「西洋梨型肥胖」等形容,但你知道這兩種身型的差異在哪嗎?小編除了要跟大家分享醫師所提供的簡單判斷方式,還針對不同類型給予瘦身建議,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 腰臀比檢測方式 ◎ WHR(腰臀比)指數︰最小腰圍 ÷ 最大臀圍 WHR = 0. 7 → 標準身材 WHR = 0. 8(含)以上 → 蘋果型身材 WHR = 0. 6(含)以下 → 西洋梨型身材  ◎ 蘋果型身材 ◎ 「總覺得肚子圓滾滾、胖呼呼,像個大氣球般嗎?」 「只要穿上稍合身的衣服,就會化身米其林寶寶?」 沒錯!蘋果型身材的特徵就是「全身性肥胖」,其中又以「腰腹部」最明顯。相對而言,男生的脂肪較容易堆積在上半身,尤其是腹部,常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形成鮪魚肚。  滅脂對策: 擁有蘋果型身材的你,建議先進行全身性消脂,從選擇一項喜歡的「有氧運動」開始,像是快走、慢跑、滑步機、室內腳踏車等,都是相當不錯的入門首選,剛開始不要太急或太激烈,慢慢地延長運動時間和強度,更容易堅持下去。 男生容易有「爆發力十足、續航力欠佳」的狀況,別忘了提醒自己「消脂肪」是長期抗戰,一定要有耐心唷! 接著請逐步加入「肌力運動」,以腹部來說,可從「捲腹」開始,再延伸到「降腿」、「反捲腹」、「側捲腹」等等。 女生則比較常遇到「有氧 OK、肌力不足」的問題,鍛鍊肌力是提升代謝、改善線條的絕佳方法,當肌肉強壯起來,脂肪也比較不易再度囤積,進而可以打造出「易瘦體質」喔!   ◎ 西洋梨型身材 ◎ 「平常總是喜歡用長版上衣、裙子來遮住大屁屁、粗粗腿嗎? 」 西洋梨型身材最大的特徵為「下半身肥胖」,尤其臀腿部分最為明顯,經常久坐的 OL 們可別大意!  滅脂對策: 想遠離西洋梨身材的糾纏,「肌力」和「有氧」 運動兩者要交互進行,特別是能有效打擊胖臀粗腿的肌力運動「深蹲」,更是一定要學起來的必殺技! 進一步還可嘗試「弓箭步下蹲」等動作,鍛鍊股四頭、腿後腱、臀大肌等肌群,上手之後可用「手持啞鈴」的方式增加強度。  運動後別忘了「確實伸展」,適度拉筋有助於美化肌肉線條,讓腿部更顯纖細修長。此外,西洋梨型身材下半身循環多半較差,易有水腫問題,平時可利用按摩、泡澡等方式促進代謝,並避開重口味飲食。  簡單來說,無論是蘋果型還是西洋梨型身材,最重要的課題都是「消脂增肌」,尤其是脂肪特別容易堆積在內臟的蘋果型身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大幅提升,不可不慎喔!※    消脂塑身好方法! ➤ http://www.i-fit.com.tw/context/265.html想知道更多瘦身秘訣,請上iFit愛瘦身:健康不復胖的減肥方法http://www.i-fit.com.tw《可不可以吃不胖:打造易瘦體質的減肥魔法書》熱銷中◎ Yahoo! 購物中心:http://bit.ly/V7AN6B

……..文章來源:按這裡


拒當「胖小子」 學齡兒童應多睡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11日 下午4:55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兒童要避免變成「小胖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多睡覺!美國研究發現,8至11歲的學齡兒童每天多睡1.5小時,會促進體內分泌抑制食慾的「瘦體素」,使多睡者在進食時減少攝取134卡熱量,且兒童延長睡眠時間連續1周後,體重會下降0.22公斤。該研究指出,光靠增加睡眠或許無法減肥,但保持充足睡眠,卻是兒童維持健康體重必要的措施。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在台灣每4名兒童中就有1人體重過重,而美國則有超過3分之1的兒童體重超標。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肥胖成年人遭遇的高血壓、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疾病及第2型糖尿病等問題,也會發生在兒童身上,但要強制孩子多運動且不吃零食似乎頗為困難,美國天普大學最新研究提供了1個控制體重的好辦法,就是「多睡覺」。

【睡眠減少熱量攝取】
天普大學肥胖研究暨教育中心團隊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將8至11歲的兒童分為兩組,在為期3周的實驗過程中,受試兒童在第1周保持平日作息,其中1組在第2周開始,將夜間就寢時間延長1.5小時,另1組則縮短1.5小時,結果發現延長睡眠時間者,平均每天比減少者「少」攝取134卡熱量,且增加睡眠1周後,受試者體重平均下降0.22公斤。

天普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香泰兒‧哈特表示,充足睡眠似乎有助兒童控制體重及熱量攝取的關鍵,在於1種由體內脂肪組織分泌,可抑制食欲,進而促進熱量消耗的荷爾蒙「瘦體素」;研究人員發現,延長睡眠時間的受試者在早上剛起床「空腹」時,血液中瘦體素濃度較高,顯示增加睡眠會促進體內分泌瘦體素,抑制兒童食慾,達到降低熱量攝取,以及維持甚至減輕體重的效果。

【睡眠影響幼兒體重】
至於兒童每天究竟應該「睡多久」才足以控制體重,目前學界未有定論,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團隊曾統計青少年在周間「上學日」的睡眠時間,發現青少年夜間睡眠時間若少於8小時,則每天熱量攝取會逐漸增加,恐怕也是導致肥胖普遍的原因之一。

過去研究多著重於睡眠對學齡前兒童健康的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曾發表研究指出,嬰兒剛出生1個月的睡眠時間每天若少於12小時,在3歲時體重過重的比例是睡足12小時者的2倍;紐西蘭研究則顯示,睡眠充足的3至5歲兒童,在7歲時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較低;德國與中國都曾發表類似報告指出,5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若每天睡超過11小時,則肥胖比例較低。

……..文章來源:按這裡


甩掉肚肚肉!產後必做剪刀腳運動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2月11日 上午10:00

在減肥這條路上,每個人都曾遇過挫折灰心的時刻,可能是節食過頭反效果,或是狂跑步運動卻還是沒動靜…,尤其是對於生完小baby的媽媽們來說,肚子上的一圈贅肉更是身材的一大敵人。為了替媽媽們解決產後身材的困擾,美國親子網站「Parenting」提供了幾種簡單的塑身撇步,幫助媽咪們恢復好身材!

塑身小動作 日常生活就可以完成

在懷孕期間,腹部的肌肉會因為子宮的擴張而被拉鬆,當生產完子宮回到原本狀態後,肚子的肌肉因此變為鬆弛垮垮的樣子。不少人會認為做仰臥起坐可以幫助擁有平坦小腹,但事實上,對於產後想瘦肚子可能弊多於利。仰臥起坐會增加腹部外層肌肉的壓力,而使得內層因生產而鬆弛的肌肉群依舊沒有訓練到。

要幫助訓練腹部肌肉(abdominal muscle),平常站或坐著時就可以做得到:挺直背脊,肩膀自然放鬆,並盡量將肚臍往脊椎的方向靠近(縮肚子),想像自己穿了件塑身衣,脊椎與腹部的部位會被拉緊的感覺。

這是平常坐著聊天、站著排隊、買東西都可以悄悄完成的小運動。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背部肌肉與整個軀幹都有被拉直的效果,肚子也會漸漸消失,變得較為平坦。

在家就可以做 剪刀腳運動

身體平躺,雙手臂往後方,也就是頭部的方向盡量延展,可以藉由抓住床柱,或是一個固定的東西以穩住身體位置。接著,將雙腿抬起,盡量抬高至與背部、腹部呈90度直角(此時記得是運用腹部的肌肉力量撐起),接著慢慢將右腳放下,將左腳留在空中幾秒鐘,這時應會感覺到骨盆與腹部的肌肉都有在出力,且背部依然保持平直。接著換成右腳抬起、左腳放下再試一次,重複10回。

Tips:產後消肚肚必知飲食小招

● 多喝水,水份可以幫助身體代謝順暢、排除不必要的廢物,勿喝碳酸飲料,容易導致腹部脹氣、腸胃不適。

● 多吃含水量豐富的蔬果,例如橘子、番茄、蘆筍、芹菜,少吃十字花科的蔬果,例如花椰菜,因為吃多了同樣容易有脹氣的問題。

● 多吃鉀含量豐富的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可以幫助消水腫;少吃重鹹、高鈉的食物,會影響體內新陳代謝速度。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