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優秀教師 總統勉加強學生德育

作者: 江昭倫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11:47

馬英九總統今天(27日)出席師鐸獎、教育奉獻獎與優良教師表揚大會,向全國教師表達謝意。總統勉勵教師們,未來應加強學生品德教育;並且表示,台灣教育品質雖然受到國際肯定,但在人才培養與素質上仍有不足,有賴教師們的付出與貢獻。

在27日的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上,馬總統致詞表示,台灣在缺乏天然資源條件下能有今天的成就,靠著就是所有老師們的努力。馬總統指出,明年政府預算,教育經費編列了新台幣2千400億,佔總預算12.4%,僅次於國防與社會保險,代表政府對教育的重視。

不過,馬總統也有感而發的說,過去台灣教育太過重視智育,忽略其他部分的培養。馬總統說,當年他唸台大法律系時,系上有一個傳統規定,若法律系學生有考試舞弊的情形,不只要被記大過處分,系主任還會要求該名學生轉系,因為學校認為這樣的人不適合唸法律,這件事令他相當震撼。他舉此為例,呼籲教師們要加強學生品德教育。馬總統說:『(原音)我想到我們的教育可能要加強德育,我們的教育,尤其老師的教導,雖然德智體群美應該5育俱全,不可否認,我們花了很多功夫在智育方面,另外一方面在其他領域,在體育、德育、群育這些,也都還有加強空間。』

馬總統也談到現在大學過於強調SCI表現,少數大學生畢業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背,產學銜接也出現問題。他強調,大學雖然不是職業訓練所,但也必須培養具有良好學科技術素養、能動手做的人才。

教育部長蔣偉寧則以深深一鞠躬向在場老師表達感謝。蔣偉寧強調,國家競爭力要提升,教育必須辦得好;教育要辦得好,關鍵是老師要好,他推崇所有受獎老師都是「良師興國」的典範。面對未來少子化、全球化、數位化挑戰,他期許老師們與政府一起努力把12年國教做好,成就每個孩子,提升國家競爭力。

……..文章來源:按這裡


捨棄台大 許元輔錄取師大公費生

自由時報 – 2013年8月7日 上午8:40

〔自由時報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彰化高中應屆畢業生許元輔,大學指考五百二十三.四分,原可錄取台大頂尖科系,但他為了以後工作穩定,選填錄取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公費生,以後可分發當老師。

台師大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今年有兩名由桃園縣政府資助的公費生名額,許元輔就是其中一名,這兩名公費生將可免費就學,以後將分發到桃園縣服務。面對未來可能被分發到偏遠山區,許元輔表示,山區空氣好,他喜歡新鮮的空氣,何況,偏鄉的孩子純真,可以打成一片。

許元輔指出,他原本想讀法律系,但考慮到可能會太沈悶而放棄,他也喜歡財經,但最後考慮到現實面,才選擇免學費的公費生就讀,加上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也可學習到法律與財經,算是最好的選擇。

許元輔說,從現實面來看,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只有二十二K,所以他要未雨綢繆,讀師大公費生是最穩健的做法,既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收入也穩定,而父母也都支持他的決定。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大學結合就業 星管控大學人數

中央社 – 2013年7月14日 上午9:39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特稿)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國家為人民提供更多上大學機會的同時,也要確保能為學生的發展起增值作用,不該只為了增加學生數,而忽略大學教育的素質或市場能提供的就業機會。

新加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教育制度沿用英國學制,學生從小學六年,升上中學四年,接著再依照成績決定念初級學院、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初級學院類似台灣的高中,畢業後可以念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類似台灣的職校或五專,畢業後就可以直接工作,如果有再進修的打算也可以念大學。

與台灣相比,新加坡大學的入學率並不高,近幾年約在27%左右,因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採取分流的概念,小學到中學、中學到初級學院或是理工學院,都要經過考試,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依照學業表現把學生分流,有些學生在中學時就註定只能念職校。

和台灣類似,新加坡的父母傳統上還是希望小孩念高中、進大學。新加坡目前主要有4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國大和南大是新加坡老字號的大學,新加坡人就讀的學費一年約在7000新幣(約新台幣16萬8000元)左右,管理大學則要到9000至1萬新幣。

目前在就業市場上,大學生還是相對吃香,一般來說理工學院畢業的學生起薪約在1500新幣,大學生起薪則約在2400新幣左右。

網站Salary.sg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發布2012年國大、南大和管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和薪水調查,整理出在就業市場上受歡迎的前80個科系。

薪資第1名的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的畢業生,平均薪資5082新幣。薪資前10名的科系多來自管理大學或是國立大學,學系集中在法律、醫學和商業管理,排名中間的多是商業管理、資訊管理、工程等科系,排名後面的則是藝術、媒體、中醫等,平均薪資約在2800新幣左右。

就業率方面的排名也跟薪資排名相差不遠,前3名的法律、外科醫學系和牙醫系,就業率達到100%,藝術、音樂、媒體、設計等科系的就業率約在65%左右。

這份調查顯示,新加坡大學生畢業後的整體就業率約91%,起薪的中位數在3000新幣左右。

但是實際上,新加坡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似乎不如這份調查樂觀。

今年5月剛從中文系畢業的洪同學,在畢業前就找到一份媒體的工作,起薪是2400新幣。洪同學說,他算是非常幸運,他很多同學畢業至今都還在找工作,至於一畢業就起薪3000新幣的工作,「應該都是在政府部門吧」。

洪同學說,他能獲得這份媒體工作,一部分原因是他在念書時就在媒體實習,有相關經驗也有人脈。

洪同學說,近年來新加坡湧進大量外來人才,讓企業對本地人要求更多,大部分都要求要有工作經驗,更挑的連實習經驗都不算,「但如果企業不錄用新鮮人,新鮮人怎麼會有經驗?」政府持續引進外來人才,本地大學生畢業後,工作卻越來越難找,「以前人家說第一份工作靠學歷,之後的工作靠人脈,現在是第一份工作就要靠人脈了」。

與台灣不同的是,新加坡大學生對於念研究所的興趣並不高,因為企業多半不特別喜歡用研究所學歷的人,研究所學歷對薪水也沒有太大幫助,洪同學說,他們一班120人,選擇念研究所的大約在5到10人之間,他也有朋友頂著哈佛大學研究所學歷在新加坡找工作卻被拒。

另外還有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念理工學院,有的學生是因為家裡有經濟壓力,有的則是認為念理工學院可以習得一技之長,越早進入社會,越能累積更多相關經驗。

不過同時間新加坡民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續增加。李顯龍在去年8月的國慶大會上宣布,新加坡將從現行的4所大學增加到6所大學,新增新躍大學和新加坡科技學院兩所大學。

新加坡政府估計,大學入學率將從現在的27%,升高到2020年的40%,大學的新生名額將從現有的1萬3000個,逐步增加到2020年的1萬6000個。增加大學的原因,主要是希望留住新加坡人在本地就業,也提高新加坡白領的就業率。

李顯龍當時指出,有許多工藝教育學院的畢業生希望能夠繼續升學,考取理工學院的專業文憑。他指出,在獲得專業文憑後,理工學院畢業生憧憬能接受大學教育,政府這些年來雖然不斷增加大學學額,但仍然供不應求。

不過新加坡政府在決定哪所學校升格為大學時,有其特定目的,升大學管道委員會研究後認為,新加坡有必要拓展應用型大學管道,為國家培養更多工程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

李顯龍因此指出,國家為人民提供更多上大學機會的同時,也要確保這些課程能為學生的個人發展起到增值作用,除了增加大學生人數,也要兼顧大學教育的素質或市場能提供的就業機會。

新加坡政府選中的科技學院和新躍大學,本就是實務型導向的學校,採取以教學、實踐以及與產業緊密合作的辦學模式,看得出來在增加高等教育名額的同時,新加坡政府仍要兼顧學系在市場上的實用性。1020714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大學結合就業 星國管控大學人數

作者: 文、攝影/呂欣憓 (中央社駐新加坡記者) | 全球中央雜誌 – 2013年7月4日 下午12:54

李顯龍指出,國家為人民提供更多上大學機會的同時,也要確保這些課程能為學生的發展起增值作用,不該只為了增加學生數,而忽略大學教育的素質或市場能提供的就業機會。

新加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教育制度沿用英國學制,學生從小學六年,升上中學四年,接著再依照成績決定念初級學院、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初級學院類似台灣的高中,畢業後可以念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類似台灣的職校或五專,畢業後就可以直接工作,如果有再進修的打算也可以念大學。

與台灣相比,新加坡大學的入學率並不高,近幾年約在27%左右,因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採取分流的概念,小學到中學、中學到初級學院或是理工學院,都要經過考試,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依照學業表現把學生分流,有些學生在中學時就註定只能念職校。

大學學歷加持起薪

和台灣類似,新加坡的父母傳統上還是希望小孩念高中,進大學。新加坡目前主要有四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國大和南大是新加坡老字號的大學,新加坡人就讀的學費一年約在7,000新幣(約新台幣16萬8,000元)左右,管理大學則要到9,000至1萬新幣。

目前在就業市場上,大學生還是相對吃香,一般來說理工學院畢業的學生起薪約在1,500新幣,大學生起薪則約在2,400新幣左右。

網站Salary.sg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發布2012年國大、南大和管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和薪水調查,整理出在就業市場上受歡迎的前80個科系。

薪資第一名的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的畢業生,平均薪資5,082新幣。薪資前10名的科系多來自管理大學或是國立大學,學系集中在法律、醫學和商業管理,排名中間的多是商業管理、資訊管理、工程等科系,排名後面的則是藝術、媒體、中醫等,平均薪資約在2,800新幣左右。

就業率方面的排名也跟薪資排名相差不遠,前三名的法律、外科醫學系和牙醫系,就業率達到100%,藝術、音樂、媒體、設計等科系的就業率約在65%左右。

這份調查顯示,新加坡大學生畢業後的整體就業率約91%,起薪的中位數在3,000新幣左右。

外來人才搶飯碗 排擠本地新鮮人

但是實際上,新加坡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似乎不如這份調查樂觀。

今年5月剛從中文系畢業的洪同學,在畢業前就找到一份媒體的工作,起薪是2,400新幣。洪同學說,他算是非常幸運,他很多同學畢業至今都還在找工作,至於一畢業就起薪3,000新幣的工作,「應該都是在政府部門吧」。

洪同學說,他能獲得這份媒體工作,一部分原因是他在念書時就在媒體實習,有相關經驗也有人脈。

洪同學說,近年來新加坡湧進大量外來人才,讓企業對本地人要求更多,大部分都要求要有工作經驗,更挑的連實習經驗都不算,「但如果企業不錄用新鮮人,新鮮人怎麼會有經驗?」政府持續引進外來人才,本地大學生畢業後,工作卻越來越難找,「以前人家說第一份工作靠學歷,之後的工作靠人脈,現在是第一份工作就要靠人脈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教育停滯 巴西經濟發展遇困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5月28日 上午12:17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巴西中產階級日益龐大,對教育品質有更高要求,然而許多高等教育環境仍持續低落。專家警告,巴西崛起成為經濟強國,但遲滯的教育體制可能會阻礙其發展。

據《赫芬頓郵報》報導,里約熱內盧市郊的農村聯邦大學(Rural Federal University)曾是繁榮活潑的學校,但這裡的實驗室經常淹水,授課講堂因冷氣故障而有如烤箱一般。網路時好時壞,加上治安不佳,學生天黑之後鮮少留在校園裡。

巴西去年打敗英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為維持這個水準,該國需要訓練精良專業人才,特別是開發深海油源的工程師。專家警告,大專院校根本無法擔負這個任務。

學校教不出專業勞工

巴西教育學院(Brazilian Academy of Education)資深官員費滋(Antonio Frets)表示:「我們大學無法教出未來10年需要的一定水準專業人才,巴西正面臨失去第6大經濟體地位與喪失世界影響力的風險。如果沒有真正和具有意義的教育改革,巴西只能苦苦追趕。」

2011年巴西18至24歲人口中,只有17%取得大學或同等學力文憑。儘管1997年以來,已經增加7%,但該數據仍落後於已開發國家,甚至不及拉美鄰國智利。據OECD統計,美國25歲至34歲人口,約40%取得大學文憑,智利則接近40%。

據普查結果,巴西人平均上學7.3年,全國就業人口約半數完成高中學業,唸完大學的只有12%。全國約1,300萬人是文盲。

OECD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旨在測量15歲學生的語文與數學能力,2009年PISA結果,巴西在63個國家排名53,前面有保加利亞、墨西哥、土耳其、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和羅馬尼亞。201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巴西只有聖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ao Paulo)入榜,在200所大學當中排名187。

過去10年的經濟成長顯示,非專業人才的需求漸漸被半專業人才與高專業人才取代。觀察家表示,巴西已捉襟見肘,需要更多專業勞工進場。

巴西企業已反應缺乏專業人力的問題。2012至2013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巴西因基礎設施不足與缺乏技術,在144個國家中排名第48。

經費未有效運用

財力並非主要問題。根據《2012年教育概覽:OECD指標》(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2:OECD Indicators),OECD國家的平均教育投資是GDP的6.2%,巴西的數值是5%,相當於西班牙、德國或日本的水平。巴西聯邦政府10年來花在擴大高等教育的計畫約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55億)。

問題在於這些金錢的投入並沒有妥善運用。以鄉村農業大學為例,2012年預算1億7,350萬美元已是2005年740萬美元的20倍,但學生仍在年初闖進行政辦公室,抗議校園治安問題。

抗議的學生與教師們表示,他們看不到經費花那裡去,有些人質疑貪污、挪用公款或其他方式的黑錢。雨水灌進資訊系館的天花板,實驗室淹水高達膝部。校園內符合奧運標準的游泳池長滿青苔。

22歲法律系4年級學生皮爾雅(Gustavo Perreira)是學運領袖,他說:「這裡我們有老師不上課,說是設備不足,修繕總是無法完工,建物一直損壞。這所大學正在沉淪,但不是因為沒有資源,而是那些資源沒被用在對的地方」

學生激增 資源更顯拮据

入學人數在過去3年來激增,從7千人增加至1萬1千人。長期以來,巴西受極少數精英的統治,不過近年來為了提升窮人與非白人的學生入學,巴西的大學越來越能包容多元族群。

根據教育部調查,巴西公私立大專院校在1980年的入學人數為1百萬,到2011年增至1,100萬。在2011年至2012學年度,巴西59所聯邦大學提升10%的入學率。觀察家表示,突如其來的學生更凸顯資源的窘迫。

聖保羅私立的UniSal 學院院長杜斯雷斯(Fabio Garcia dos Reis)表示:「公立大學系統必須要擴張,但是他的走向令我擔心,隨著學生人數增加,他們沒有足夠的教授,也沒有足夠的實驗室和教室。」

他補充,私立院校的狀況更遭。巴西大約3/4的學生就讀私立院校,這些私立學校興起於1990年代,有些淪為文憑工廠。他們規模不大,學生約1,500人,很難找到具資格的教授和學生。「我們必須正視現在的作為,進行緊急的改革,否則我確定近幾年就會看到災難。」杜斯雷斯說。

……..文章來源:按這裡


愛吃美食 鄭麗文做菜也拿手

中央社 – 2013年4月7日 下午1:24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7日電)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愛吃美食,也很會做菜;烤羊排、西班牙海鮮飯等西式料理,以及烤布蕾、提拉米蘇等,都是她的拿手絕活。

鄭麗文從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先後前往美國、英國攻讀碩、博士學位;在國外唸書,吃飯得自己打理,練就了一手好廚藝。

在英國求學時,兩名德國籍與英國籍的室友,還因此成了鄭麗文的「實驗對象」。

鄭麗文說,有回做蔥油餅,但一直沒成功,一堆失敗的蔥油餅擺在一旁,兩名室友詢問能否品嚐,她不好意思地說沒有做成功,沒想到室友不介意,吃了之後還大呼好吃。

又有一次,鄭麗文下廚做三杯雞,室友品嚐後也是讚不絕口,詢問如何料理。鄭麗文告訴他們作法,特別強調加醬油、糖調味,室友大讚絕配,後來還特地跑去買糖漿,加在自己做的每道菜裡面。

除了料理之外,鄭麗文也很會做甜點,「做最好的是烤布蕾」。不僅如此,提拉米蘇、布丁、起司蛋糕等甜點,鄭麗文樣樣都會。

問起老公最喜歡吃哪道菜?鄭麗文笑說,「我煮什麼他都愛吃」。不過,現在的鄭麗文很少下廚,因為她說,「懶了,吃了又會胖,所以放棄」。

愛吃美食又會做菜,讓人好奇鄭麗文是否靠運動維持好身材,沒想到鄭麗文的回答竟然是,「千萬不要問我這個,我非常討厭運動」。1020407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聽障教育暨校園性平輔導工作坊 臺南大學登場

NOWnews – 2013年1月21日 下午11:05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臺南大學1/21、1/22舉辦 「2013聽覺障礙教育暨校園性平輔導工作坊」,邀請英美及國內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研討,期望可以藉由此次工作坊促進社會各界對聽障教育與校園性平工作有更進一步瞭解,並提升聽障教育之教師與專業人員有關校園性平輔導的相關知能。

首日(1/21)上午第1場專題講座,邀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聽障健康中心主任,也是精神科教授羅勃(Robert Pollard)博士以「聽障性受害者:發展障礙、親密關係暴力、校園研究、預防與治療」為題發表演講。

針對聽障學生的身心發展與人際關係提供最新的醫學知識,現場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口譯,大會亦安排手語老師與聽打人員即時翻譯,以便所有與會者均能同步接收資訊,同步探討議題。

下午的分組座談分成兩個主題個別討論;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目標及落實於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以及性侵害或性騷擾加害人之成因、行為模式、及輔導策略。

其中性別平等教育的主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張蓓莉副教授主講,另一個性侵害輔導主題則是由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的陳若璋教授主講,如何辨別校園中的潛在危險源,可以做出即時的反應及處理。

工作坊第一天的綜合座談,探討南聰國賠案的相關法律議題,由南大附屬啟聰學校管校長與南大研發長李健興共同主持,邀請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黃旭田律師引言,輔大法律系吳志光教授、東華大學陳若璋教授、人本文教基金會張萍主任、南大蕭妙香副教授,共同與會討論有關國賠案及校園性平等相關法律方面的議題,讓與會人員更加了解有關校園性平的法律規定,幫助所有老師加強對學生的輔導與保護措施。

……..文章來源:按這裡


採訪側記:考得上讀不起 腦麻生師大求學碰壁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11月12日 上午4:05

【實習記者官世峰側寫】上千名身障者10日走上街頭力爭教育平權,掛上反映政府落實無障礙空間大不力的紙尿布,教育部長蔣偉寧免不了各界一波又一波的質問。

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統計資料,2011年台灣身心障礙之特殊教育學生共計10萬2,899人,其中國小生以4萬2,670佔多數,國中生為2萬6,293人,高中職學生共2萬2,415人,而大專校院學生只有1萬1,521人。資料顯示,特教生隨著國小、國中、高中、大專每一階段的人數分佈相對劇減,必須釐清的是:究竟是身障者學習能力不足?抑或他們的升學路嚴重缺乏資源及無障礙的學習空間呢?

今年35歲的賴宗育是重度腦性麻痺患者,當年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師範大學英語系,卻因為校園無障礙環境的缺失,致使他求學過程頻頻碰壁,為師者的一句「不知如何教這樣的學生」更讓他痛心。在學校備受漠視的他,無法享有公平教育的機會,造成學業成績不足以通過轉學考,被迫辦理休學,重新考上私立大學法律系,最後在無障礙友善的新環境下,接受小老師幫忙和電腦發音等設備輔助,得以順利畢業。

教育部前,賴宗育不由自主地扭動著身軀,即使發聲困難也堅持向眾人哭訴自己的困境,並在一名肢障朋友協助下為他傳話,情景令人感動又心酸,大家也給予賴宗育掌聲鼓勵和支持,就在那一刻,參與教育平權大遊行的群眾體現了當下社會急缺的互助精神。教育部推動校園無障礙方面,僅如賴宗育的吶喊:「只是做與不做的問題!」

千障權益行動聯盟指出,身心障礙學生的要求並不多,只希望獲得平等對待,在學習的過程中獲應有的支持,發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價值,創造有利於國家社會的發展。畢竟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人都能自我實現。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不一樣的大學 四年只答三個問題

作者: 文●李郁怡 | 商業周刊 – 2012年6月24日 下午10:05

這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台灣高等教育實驗。

這一套學習體系,臉書的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學體驗過,一世紀多前,物競天擇論的奠基者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在劍橋體驗過。它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現在,台灣幾所大學正引進實驗中。

六月二日東海大學演奏廳,50位博雅書院第一屆書院生舉行「畢業典禮」。它不是正規科系,沒有學分、學位、獎學金,高達50%的淘汰率,比取得一般科系學位還難,卻深受學子歡迎。

該書院學生來自東海大學各科系,參加書院就像是雙主修,但這個主修不會給學位,它給的是自我探索的環境與支持。

四年的學習,要讓自己能回答三個關鍵問題:「今天的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現在發生了什麼?」「我該怎麼做?」

因此,學生在前兩年要上完東西方文明、世界議題與社會正義等必修課,另外,平均一學期要參與15到20場各領域講座,為回答這三個關鍵問題打下知識基礎。

然而,光是知識不能帶給學生屬於自己的答案,所以,書院生在升上大三之際,要做完兩百個小時的校外公共服務,甚至自己組織一場團隊或海外體驗學習,並培養「禮樂射御書數」之中的一項愛好,完成上述要求可以結業,但要取得畢業資格,須提出「自主學習計畫」,進一步自我突破與探索,結果須接受委員會審查,表現傑出者才是榮譽畢業生,領到一枚戒指。

雖然免學費,但在提出海外體驗或自主學習計畫時,得就自己想學的,找人找錢找資源,上山下海完成它。

1997年哈佛大學出版的通識教育白皮書上,載明博雅教育與傳統以學系為主的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博雅教育來自西方自由主義的傳統,由於他們(學生)必然會在未來的一生中面對無數的『改變』,所以,教育目的不是為了職業做準備,所有的學習都幫助他們,『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白皮書接著說,「所以我們希望打破他們已知的假設,讓他們困惑,讓他們設法揭露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

相信教育最終極的目的,是必須能批判、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博雅主張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於現在台灣。

在台灣進行博雅教育實驗,門檻不低,每個書院生所需經費比一般生多新台幣兩到三萬元,每十個書院生配有一名導師,每個知識領域的學程都要找到專門學者專家投入。

這麼高的教育投資,如何衡量績效?

「我本來沒有什麼自信,」22歲的朱宸儀是博雅書院首屆榮譽畢業生。就讀法律系的她,父兄都是傑出法律人,家人都希望她走法律路,她卻覺得困惑不已,四年內,她和夥伴攀上喜馬拉雅山做公共服務,帶著學弟妹完成一項項計畫。她不再那麼困惑,「我至少知道,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以後的選擇都會是在這個原則下做。」

自我探索,在克服困難中建立自信,或許這些孩子必須用一輩子來證明博雅教育的影響,但這場教育實驗卻埋下了台灣高等教育改革的種籽。

……..文章來源:按這裡


啟明舉辦「人權法治教育研習」 花東、澎湖教師都來參與

NOWnews – 2012年5月18日 上午12:42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啟明學校為提升教育人員法律知能,十六日舉辦人權法治教育研習,由亞洲大學講師蘇滿麗講解校園相關法規,以維護並保障學生及教師的權益,吸引來自花東、澎湖等一百多名教師參與。

16日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主持人權法治教育研習開幕式,蔡炳坤說,校園法治問題日趨受到重視,教師應具備基本法律常識,才能確保師生權益。蔡炳坤隨後還參觀盲生種植的水耕蔬菜菜圃,肯定特教生克服身心障礙,種出翠綠豐美的蔬菜。

亞洲大學財經法律系專任講師蘇滿麗,長期關注校園法律議題,常至校園分享發生在校園的糾紛與相關個案處理議題。蘇滿麗也舉出一件多年前,某國小教師體罰學生交互蹲跳,詎料,被體罰的學生家長到校要求該教師的女兒也交互蹲跳,教師居然答應,才讓事件平息。

蘇滿麗說,教師不能只教卻不管,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例如學生西帶西瓜刀到校,應該通知警方處理,也不該任意搜查學生書包。

台中啟明學校校長汪成琳表示,教師清楚了解基礎法律責任及輔導管教辦法,也是愛學生的方法,透過司法實務判決分析,也讓教師在輔導管教學生的過程,也能懂得保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權益。(新聞來源/NOWnews台灣味)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