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肥胖的前世今生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0日 上午12:00

現代人愈來愈肥胖,科學家、醫師、流行病學家們想盡辦法想找到明確的原因,從基因、人體腦部、賀爾蒙、腸道細菌等人們身體當中找線索,或者試圖從當代食品工業與飲食習慣當中,以及現代文明久坐少動等神經內分泌當中找原因,無非希望能一解嚴重影響全球人口健康的肥胖問題。

最新一期的生物醫學權威性雜誌「細胞」(Cell)出版了一篇研究肥胖的研究,把人們肥胖的原因推給了我們的上一代。在老鼠的動物實驗中,研究者發現懷孕的母鼠若吃下愈高熱量的食物,它的後代則愈容易肥胖。進一步發現,原因是這些後代肥胖的老鼠,有比較高的胰島素阻抗性,換句話說,是未來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當然,人不是老鼠。老鼠腦部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在出生之後仍然持續發展,而人類主要的腦部與神經系統發育,相對來說在出生時都發展得較為成熟。因此從老鼠實驗推論,科學家認為對於子孫肥胖的影響,在人類母親懷孕最後三個月的飲食最為關鍵,可能透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包括控制食慾的腦下垂體、控制胰島素以及代謝激素等,而產生肥胖情形。

這個責怪老媽的研究,可沒這麼單純。老鼠的肥胖研究進一步發現,那些繼續吃下高脂肪的肥胖老鼠,才有比較多的健康問題。換句話說,老媽給了我們一些肥胖的身體,不過環肥燕瘦都可以健康,把身體搞糟了自己還是要付較多的責任。

肥胖問題,如同許多健康和社會課題,都是多重因素造成。如果原因這麼明確單一,也不會至今仍困擾世人。「基因研究」曾經讓許多人期待,認為這是許多健康問題所在,因此「神奇的藥方」也許就在其中。不過以肥胖為例,基因或許造成部分人容易肥胖的體質,不過解釋力其實也不到一成。

另外,則有人試著提出「貪吃」的神經生理解釋,認為愛吃鬼其實就是「食物成癮」,如吸毒一樣,吃了停不下來。這些貪吃的人,對於食物有控制上的困難,透過神經生理回饋系統,形成食物上癮。然而,如同基因一樣,「食物成癮」的解釋對於某些肥胖的成因也許適用,不過仍然無法說明全球成千上萬的肥胖問題。

可以確定的是,各式各樣愈來愈便宜、高熱量的食品,絕對和肥胖脫離不了關係。它們往往不太貴,容易購買,而且還不難吃,更重要的是這些高熱量食品在華麗廣告的包裝下,大大增加了人們的味蕾,讓人們難以抵擋這些油滋滋、甜膩膩的食品。其實,這個簡單的原因,很可能都大大超越了其他關於肥胖的解釋力。

換句話說,基因、神經生理、內分泌在肥胖當中扮演的角色,要不是在這麼多不健康的食品充斥之下,這些「基因型」可不會造成當代全球蔓延的肥胖大流行,以及伴隨而來的糖尿病與各種併發症。

肥胖的問題,與其怪我們的祖先,也許應先來想想當代的飲食習慣,揭開更多食品工業的黑幕與糖衣呢。

……..文章來源:按這裡


皮膚像小鹿 血脂異常黃色瘤惹禍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2月13日 下午2:46

血脂代謝異常,小心皮膚出現黃色瘤!醫師指出,血脂異常患者,皮膚常會長出一顆顆紅黃色疹子或結節性黃色瘤,但部分黃色瘤可能是癌症併發症狀,民眾千萬不要輕忽。此外,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多注意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可預防黃色瘤發作。

書田診所整型外科醫師劉國威指出,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身體中主要的脂肪成分,除了飲食可以取得,肝臟也可以製造身體所需的膽固醇,而運載這些脂肪的「脂蛋白」發生異常時,會產生異常濃度的血脂肪成分,就叫「血脂代謝異常」。

血脂異常 多有黃色瘤家族病史

日前門診有1名53歲中年男性,因右膝有2顆表面黃黃的凸起物而就醫,問診發現,患者在4年前也曾在手肘伸側皮膚長出相似的凸起物,當時切除化驗為黃色瘤,同時膽固醇竟高達800多,三酸甘油脂也破千,較正常值高出數倍,特別的是,詢問家族史得知,患者父母及4位兄弟均有黃色瘤病灶。

基本上,黃色瘤是指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一塊一塊像小鹿斑比的外觀一樣,其中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都是常見的臨床病灶。

血脂代謝異常 小心生癌病變

劉國威醫師指出,血脂代謝異常、血脂過高或是皮膚組織的改變,如受傷或發炎等,都可能會造成黃色瘤,但若血脂正常卻出現黃色瘤,則大多可能是脂蛋白組成及結構改變,或屬潛在淋巴網狀系統增生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另外,局部皮膚組織受傷或發炎,也會導致皮膚長黃色瘤;而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同時會依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表現方式,長在眼部是一片平坦的黃色,像熊貓眼一般;長在肘、膝關節伸側表皮,則凸出一片的結節狀;長在身體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

減少黃色瘤復發 飲食習慣先改變

黃色瘤的治療方面,若是平坦或丘疹狀,可採用雷射、化學換膚等方式改善,結節狀則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在治療後,仍須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留意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養成運動的習慣,降低復發的機率。

【醫師小叮嚀】:

黃色瘤為血脂異常警訊,雖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但黃色瘤愈長愈多,仍建議就醫,排除是腫瘤或其他血液、淋巴問題。特別是,黃色瘤除了影響外觀,還要要留意可能有血脂肪相關問題須一併治療,因為黃色瘤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還要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降低再次發生的機會。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肥節食別太超過!當心身體出現一堆毛病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7月9日 上午8:0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夏天一到,許多人的衣服越穿越少,因此夏天是民眾最在意身材的時刻,導致很多愛美的女性甚至使出激烈禁食的方式減重,反而造成許多反效果!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指出,日前,有一名女性,因為過度節食減重,進而產生頭暈、嘔吐等症狀,對此,他呼籲民眾,過度節食減重是大錯特錯的方式,太超過反而瘦不下來,還會出現其他意想不到的身體疾病!

減重產生類似中暑現象 女性多半不知是營養不良而致

方銀漢指出,在門診當中就曾遇到因自行減重失敗來就診的女性患者,除了體重一直減不下來之外,患者還抱怨最近發生中暑的機會特別高,常常出現像是頭暈、噁心、四肢無力、倦怠等症狀,就算是多喝水、在陰涼處休息,但是症狀依然存在。經過詳細問診及檢查之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減肥節食,導致身體營養不良所出現的身體虛弱症狀。

他說,因為夏季減重過度,所產生的頭暈、噁心這些症狀與中暑太過於相似,才會讓患者忽略早已減重過度的事實。

減重不可太超過 可適量攝取鮮奶與豆漿補充營養

因此,方銀漢表示,減重的飲食除了要營養均衡之外,也必須注意熱量的控制;因為天氣炎熱所以許多人吃正餐的食慾降低,轉而變成喝飲料、吃水果或是冰品的民眾很多,如果減重的民眾只喝開水或是無糖飲料,一天總攝取熱量過低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反而得不償失!他建議減重時可以適時地用低脂、脫脂鮮奶或是無糖豆漿來取代部分水分,因為鮮奶跟豆漿中的成分就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也有助於體重的控制。

錯誤減重 恐出現掉髮、低血壓等症狀!

最後, 方銀漢特別提醒自行節食減肥的民眾,過度的節食或者是錯誤的飲食習慣會造成身體營養不良,不僅會有掉髮、低血糖、低血壓等併發症,甚至是電解質不平衡、心律不整等危險,不可等閒視之,不然體重瘦不下來又賠上身體健康可就太不值得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


歡度新春佳節 健康飲食過新年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1月31日 下午2:00(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農曆春節假期期間,在放鬆享受美味佳餚的同時,除了要小心脂肪悄悄上身,也得注意身體健康!根據統計,每年春節假期到急診求診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再來是急性腸胃炎、而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則是第三。家醫科醫師因此提醒民眾,年假期間還是得維持正常作息、不暴飲暴食、不熬夜,才能健康過新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鍾鎮鴻指出,春節期間正處於寒冷冬季,氣溫變化大,健康的人都可能感受到一些身體不適,有慢性病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氣喘的患者,更容易因天氣不穩定而引起血壓、呼吸系統的變化。因此,每年春節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往往是急診裡最多的!

此外,年菜內容多半都是以高熱量的高湯或是進補食物為主,若這些食物吃過量時,體內就會累積過多油脂,容易造成脂肪肝、動脈血管硬化及代謝性疾病,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的風險。加上年菜豐盛,許多民眾總愛在年節暴飲暴食,導致因急性腸胃炎而掛急診的人數暴增!

鍾鎮鴻因此提醒民眾,在歡度新春佳節的同時,應儘可能貫徹健康飲食原則,多吃高纖、少吃高鹽、高油和高糖的食物,並避免飲用高熱量的酒精和含糖份的飲品。另外,趁著假期多進行戶外活動,不僅有益身心,又可活絡親友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但要注意的是,出外運動遊玩別忘了注意保暖,避免併發症發生。

……..文章來源:按這裡


風濕病醫學會 新版痛風關鍵須知 公布

作者: 程鏡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22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程鏡明】

痛風是越來越常見的疾病,很多患者在過年期間只能望著美食興嘆,卻還是難逃痛風反覆發作的痛苦。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已公布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此指引經由風濕病醫學會多位專家制訂,獲得糖尿病醫學會、家醫科醫學會及內科醫學會共同推薦。

而據該最新版指引內容,嚴格的飲食控制很難降低血清尿酸值;應遵照醫囑,減少嘌呤攝取加上藥物治療,血清尿酸值達標就能減少痛風發作,更可避免併發症產生。

現任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陳得源主任提醒,許多痛風患者,並未積極接受治療,僅自行服止痛藥減輕疼痛,忽略長期控制尿酸值的重要性,痛風仍將復發。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主任表示,近年來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盛行率的增加,可能與近數十年來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增加有關,在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病人當中,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顯著地升高。

此外,男性的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約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為非痛風病患的2倍,可見痛風不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

現在接近歲末年終歡慶尾牙期間,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患者,盡量減少啤酒及烈酒、海鮮、內臟、含高嘌呤食物及含果糖飲料等容易增加發作風險的食物,其他如海參、海蜇皮、各種豆類蔬果、牛奶、紅酒都較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機會。其實預防痛風發作最好的方法就是遵照醫囑,定期回診檢測血清尿酸值,減少高嘌呤食物之攝取加上適當藥物治療,重點是讓血清尿酸值達到理想值(血清尿酸值維持在6.0mg/dL以下),才能遠離痛風復發及心血管死亡共病的危機。

……..文章來源:按這裡


帝王病來如風!緩解痛風1治保6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1月21日 上午10:12

天冷痛風患者大幅增多,尤其許多痛風患者,常自行服止痛藥減輕疼痛,卻忽略長期控制尿酸值的重要性。因此醫師提出「1治保6」治療守則;「1治」即一發生痛風即投醫,肝腎功能不全者更須審慎評估一線用藥的適用性;「保6」即使用降尿酸藥物,追蹤控制血清尿酸降至6.0 mg/dL以下,預防痛風復發。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痛風,來如風又稱「帝王病」,很多人誤以為「痛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疾病,不過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而已,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症不但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之一,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的機率。

容易反覆發作 痛起來要人命

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病人發生冠心病的機會約上升6成,發生心絞痛的風險,則增加2倍。事實上,嚴格的飲食控制很難降低血清尿酸值,偏偏許多痛風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停止服藥,誤以為靠飲食控制就可以不用治療,甚至誤信坊間偏方,反而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根據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最新公布的「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指出,嚴格的飲食控制很難降低血清尿酸值,唯有遵照醫囑,減少嘌呤攝取加上藥物治療,血清尿酸值達標,就能減少痛風發作,更可避免併發症產生。

血液循環差 小心防急性痛風

林孝義醫師強調,近來天氣寒冷,四肢末端會因血液循環較差,造成手腳冰冷及局部尿酸沉澱,容易誘發急性痛風,尤其天冷民眾愛吃火鍋,常會吃下許多高普林的食物,也使痛風發作機會大增。

事實上,台灣地區罹患高尿酸血症者超過200萬人,若依照高尿酸血症患者,終其一生大約有1成機率,會發生痛風來推估的話,痛風患者可能超過20萬人。不僅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且有不少男性病例在20至40歲間,就已屬高危險群。

飲食需忌口 多喝水不要酗酒

基本上,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患者飲食絕對要忌口,盡量減少以下食物的攝取,包括:大骨熬成的高湯、動物的皮、內臟類、發芽的食物(如:竹筍、蘆筍)、菇類等高普林食物,所有的酒類也都應該避免,平常也要儘量多喝水,幫助尿酸排出。

【最新版指引建議】:

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液尿酸值>7mg/dL)約有1/10會出現痛風症狀,民眾只要尿酸濃度超過9以上,一定要治療,不僅如此,有家族病史、曾尿路結石的高危險族群,也要當心,減少嘌呤攝取加上藥物治療,才能減少痛風發作,更可避免併發症。

……..文章來源:按這裡


非小病!最新治療指引 痛風傷心腎增死亡風險  

NOWnews – 2014年1月20日 下午1:57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別以為痛風只是小病,痛起來可能真會要人命!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公布最新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醫師提醒,尿酸濃度每增加1 mg/dL,死亡的危險性就會跟著增加8%至13%,痛風男性發生冠心病機率更增加6成,不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而吃豆乾、飲紅酒並不會加劇痛風發作。

這項「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經風濕病醫學會多位專家制訂,並獲得糖尿病醫學會、家醫科醫學會及內科醫學會等共同推薦。風濕病醫學會今(20)天也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別再把痛風當小病,輕忽痛風所潛藏的共病危機。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很多人誤以為「痛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疾病,不過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而已,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症不但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之一,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的機率。

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為全死亡(all-cause)與心血管(CV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血清尿酸濃度每增加1mg/dL ,危險性約增加8%至13%;且男性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約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更是非痛風病患的2倍。

林孝義說,最新版指引建議,民眾只要尿酸濃度超過9以上,一定要治療,不僅如此,有家族病史、曾尿路結石的高危險族群,也要當心,減少嘌呤攝取加上藥物治療,才能減少痛風發作,更可避免併發症。

痛風患者在過年期間,也不必望美食興嘆,因為根據最新版指引,包括:海參、海蜇皮、各種豆類蔬果、牛奶、紅酒等,一般民眾印象中的「地雷」食物,其實不會增加痛風發作機會。林孝義也替豆製品洗刷污名,多項研究發現,以豆製品為主食的出家人,根本很少罹患痛風。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陳得源說,嚴格的飲食控制很難降低血清尿酸值,偏偏許多痛風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停止服藥,誤以為靠飲食控制就可以不用治療,甚至誤信坊間偏方,反而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陳得源提醒,預防痛風發作最好的方法,就是遵照醫囑,定期回診檢測血清尿酸值,減少攝取啤酒、烈酒、海鮮、內臟、含果糖飲料等含高嘌呤食物,加上適當藥物治療,才能遠離痛風復發及心血管死亡共病的危機。

風濕病醫學會並提出「1治保6」守則,「1治」:一發生痛風即投醫,肝腎功能不全者更須審慎評估一線用藥的適用性;「保6」:使用降尿酸藥物,追蹤控制血清尿酸降至6 mg/dL以下,預防痛風復發。

……..文章來源:按這裡


維持良好健康習慣 高血壓遠離你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1月20日 上午10:10(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15歲以上國人5年內3高發生率以高血壓最為嚴重,其次為高血脂、高血糖。調查結果也顯示,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甚大,血壓若控制不好將導致許多器官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病與腎臟病變等嚴重疾病。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民眾若要遠離高血壓的威脅,平時應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飲食方面應合乎「3少2多」的均衡飲食原則,其分別為少油脂,如少用動物油並適量使用植物油,少調味料,如少糖、少鹽與少味素等,減少食用加工品,如少火腿、燻雞、香腸及罐頭類食品,每餐都至少搭配一蔬果,如天天5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保持多纖維的飲食方式,如食用糙米、大麥、燕麥或堅果類食物。

除了飲食要均衡外,也要節制飲酒、不抽菸或戒菸,以及配合運動如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以維持健康的體重,並且定期測量檢視血壓,以防高血壓上身並降低未來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許多民眾過年大魚大肉,因飲食不正常,可能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上升,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也呼籲,年節期間應避免食用過高熱量的食物,飯後應適時的散步幫助腸胃消化蠕動,可別因為一個過年對身體造成影響治病的負擔。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糖尿病好不了》增血管硬度 損腦眼心腎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月12日 上午12:00

糖尿病嚴重影響血管健康,不但提升血脂堆積機率,還會增加血管硬度,加上不斷升高的血壓,身體多項器官都會產生病變,不論大腦、眼球、心臟、腎臟等,都會不同程度損傷;因此糖尿病患不但要控制血糖,同時要控制好血壓,才能夠避免突發性疾病,如腦溢血與心臟病等。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高血糖大致可分為二種情況,首先是胰島素不足,其次是細胞有吸收血糖阻抗,都會讓糖份大量保留在血液中,無法適時提供細胞足夠的養分,此時細胞會越來越虛弱,逐漸開始產生病變,不論神經、血管、器官等,都會開始出現傷害,身體陸續受到影響,有可能產生器官損傷。

把血管想像成一個甜甜圈,中間的空洞是血液流通的地方,一圈的麵包是血管壁,正常人的血管會隨著年紀逐漸增厚,但中間空洞直徑不會減少,反而是血管外圍增加,當厚度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逐漸出現向內擠壓的力道,血流管道才會逐漸縮小,因此一般人不會有立即血壓上升,這現象稱為陽性血管重塑。

但糖尿病患卻不同,因為血管壁受到血糖影響,外層逐漸硬化像一個鐵箍,加厚的血管壁只能向內部增生,血管中空部位直接縮小,這現象稱為陰性血管重塑,血管在糖尿病作用下,血壓會不斷升高,小血管傷害會造成腎臟、眼睛傷害等,大血管傷害會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全身上下都可能產生併發症。

洪惠風強調,依據國外文獻報告,將身體健康區分為四類,最健康當然是沒有糖尿病與心臟病,存活時間最久,僅罹患糖尿病或心臟病其一的患者,存活時間差不多,然而兩種疾病都有的病患,存活時間最短,尤其糖尿病容易導致高血壓,因此病人不但要控制血糖,同時還要穩定血壓,才能穩定身理條件。

……..文章來源:按這裡


擴大流感接種範圍 健康一生一世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1月7日 下午12:26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指出,自2013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全台累計共245例流感併發症,其中50歲以上就佔有6成。由於過年年節時期即將來臨,民眾接觸頻繁,可能帶來下一波流感感冒風潮;為此,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宣布,公費流感疫苗開放50歲至59歲具有慢性病患,以及民國38年出生民眾擴大接種,希望民眾更健康的迎接新年。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周全國類流感急診就診比例就有升高趨勢,因每年流感高峰期皆為1、2月,而目前衛生局監測幾起上呼吸道群聚事件,檢驗結果皆為A型H3N2流感,與今年流感疫苗病毒型別株相吻合,該署呼籲民眾做好清潔工作並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機會。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劉建廷局長表示,流感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在流感流行期間,除接種流感疫苗外,仍請民眾加強預防流感自我保護措施,1.維持手部清潔:勤洗手、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2.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咳嗽戴口罩;3.生病時在家休養,儘量不上班、不上課,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劉建廷局長呼籲,2014年意涵為「愛你一生一世」,擁有好的身體才能愛一生一世,呼籲民眾做好流感防護措施,關心家中長輩及嬰幼兒健康,叮嚀做好保暖及少出公共場所,如出沒請配戴口罩,而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卻尚未完成接種的民眾,請儘速前往各鄉鎮衛生所及合約院所完成疫苗接種,避免感染流感引發嚴重肺炎、腦炎等流感併發症的可能。

……..文章來源:按這裡